平假名片假名沒有一個漢字,書寫的時候漢字哪來的?

我是你二舅


平假名和片假名只是解決了日本獨有的發音系統,即記錄口語發音,而為了表示日語口語的含義內容,在剛開始接觸中國典籍漢文的時候,只能直截了當用漢字。時間長了,漢字就成為日語中間不可缺少的要素,直到今天,漢字也大量在日語中間使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規定,漢字不廢除的前提下,平假名和片假名歸納為五十個,即五十音圖。

但是這個五十音圖只是表音的系統,不能表示意思,相當於我們的拼音。所以漢字是必須的。實際上,有時候局部性的去掉漢字,把幾個假名湊合成一個字的意思,也是有的,就像我們用拼音來連成句子。但是不能大面積使用,否則產生歧義,韓國取消漢字以後就有這種情況,日本堅持使用漢字。

從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創造過程也可以理解漢字表示意思假名錶示語音的道理。古代日本人用假名來表示漢字的日語獨有的發音,要書寫出來,筆畫太多,怎麼辦?古代日本人發現草書筆畫簡單得多,乾脆用草書來得快,比如也這個漢字,古代日本人開始書寫楷書也這個字來標註他們本國的發音ya,因為古代漢字也發音就是這個ya,後來感覺很麻煩,就用草書的也,即や來替代,變成假名的や,現在反而不用楷書的也來表音,而用平假名來表音了。至於片假名,是從楷書的偏旁部首拆開以後用來表音的,近代日本政府規定片假名只能用於外來語等。所以說這些演變都是在語音上的演變,漢字表示意思這個規矩一直沒有變化。

可見古代日本在文字演化方面花了很多心血,也鍛鍊了向外來文化學習和吸收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