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在首都不在南京時期,它們的主要根據地是在哪裡?

累麼--


引言

題主所說的東吳就是三國時期的吳國。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不是武昌起義的武昌)稱帝,吳國開始立國,史稱東吳。

那麼,東吳的首都不在南京的時期,就是都城在鄂州的時期。它們的主要根據地應該就是孫權稱帝時吳國的疆域。

具體的情況,下面我們就瞭解一下吳國的建國史吧(東吳建國前後,我們統稱為孫氏政權)。

揚州初立足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孫堅鎮壓黃巾起義軍起家。

董卓之亂時,孫堅是袁術部屬,加入了關東聯軍。後來孫堅征戰荊州劉表、黃祖時戰死。

孫堅的長子孫策向袁術借來兵馬,統領部眾攻佔了揚州。袁術稱帝后,孫策開始自立門戶。

江東圖發展

公元194年,孫策地盤向江東發展,擴張至揚州全境、江東會稽。定都於吳(今蘇州)。

公元200年,孫策獲取豫章郡。可惜後來被刺身亡,孫策之弟孫權繼領孫氏政權。

大戰定江山

公元209年,孫權遷都至京口(今江蘇鎮江)建造了鐵甕城。並在赤壁之戰中大勝曹操,把疆域擴張至荊州。

公元211年,孫權攻取了嶺南。公元212年,孫權遷都至秣陵。公元213年,改秣陵為建業(今南京), 建造了石頭城。

公元220年,孫權滅掉關羽,吞併了荊州全境 。

公元222年,孫權在夷陵之戰中大勝劉備。並在武昌稱王,定都於武昌,修建了吳王城。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遷都至建業(今南京)。

結束語

因此,孫權稱帝時,東吳的疆域為:北面與曹魏相峙在長江與淮河之間,長江與漢江之間;西面與蜀漢在三峽分界;東面到東海;南面到南海,最南延伸至越南的中部。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沒事閒拉呱 。【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我將與您持續分享有現實觀點、有人生態度的歷史分析!】


沒事閒拉呱


孫策渡江平定江東後官職是會稽太守,駐地在會稽(紹興一帶)。後來孫策在京口(鎮江)打獵被刺殺,孫權擔任會稽太守,討虜將軍,屯吳郡(蘇州一帶)。赤壁之戰前後,孫權轉移到了京口(鎮江),後來劉備親自去京口見孫權借荊州,劉備並向孫權建議把根據地放在秣陵(南京)。於是孫權在秣陵建築了石頭城,改秣陵為建業,住在了建業。夷陵之戰爆發後,孫權轉移到了武昌(鄂州),一直待到了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稱帝后回到了建業。東吳末年,吳主孫皓又回到了武昌。

所以總結下來就是:

會稽(紹興)——吳郡(蘇州)——京口(鎮江)——秣陵(南京)——武昌(鄂州)——建業(南京)——武昌(鄂州)


百勝軍節度使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鄂州)稱帝,建立東吳,當年即遷都建業(南京)。從這段信息中我們可看出東吳的根基在南京為中心的江東地區(即建業、京口、吳郡、會稽)。一下從幾方面分析:

1. 東吳政權實際上是士大夫家族政權,從周瑜魯肅等外來勢力去世後東吳政權的權利就在江東大家族和孫氏手裡,這一點也可從東吳名人名將看出,這也是末代皇帝孫皓遷都武昌擺脫江東大家族控制的原因。說明江東為東吳人才根基地。

2. 我們都知道守江東必握荊州才行,因為下游對上游有仰攻之劣勢,這就是為什麼孫權最早建都武昌的原因,但是為什麼孫權又遷回建業呢?據史籍記載孫權建都武昌其物資供應全靠下游江東供給,人力物力消耗極大。我想這是孫權遷回建業的重要原因。這說明江東為東吳經濟中心。

3. 前面我們說過孫皓為擺脫被控制的困境而遷都武昌,但當西晉部隊攻至建業時,東吳瞬間倒塌。這說明建業地區為東吳政治中心。

綜上所述,江東至始至終都是東吳政權的根基之地。




歷史搬磚匠


建業(今江蘇南京市) 武昌(今湖北鄂城)

222年,孫權稱王,229年孫權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吳國建立,孫權就是吳大帝,並派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留守武昌,成為東吳陪都(即西都)。太元二年四月,孫權卒,大臣諸葛恪挾天子當政,派人重修武昌宮殿,準備還都武昌,後因事變,遷都未果。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帝孫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建業,武昌再度成為孫吳首都,建業卻成陪都。東吳統治期間,孫吳三建武昌宮,二度建都武昌,共歷時五十餘年,至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


倚劍醉客棧


東吳主要有兩個都城,一個是建鄴(今江蘇南京)

另一個是武昌(今湖北鄂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