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十首古詩詞:忘了流年,醉了春風


描寫春天的十首古詩詞:忘了流年,醉了春風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


描寫春天的十首古詩詞:忘了流年,醉了春風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風可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首詩就是通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春行寄興》


【唐代】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這是一首景物小詩。作者春天經由宜陽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


《淮中晚泊犢頭》


【宋代】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裡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盪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閒、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描寫春天的十首古詩詞:忘了流年,醉了春風


《絕句》


【宋代】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春興》


【唐代】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轉為一片翠綠,枝頭的殘花已經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鶯。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畫。


《春題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上面鋪滿厚厚的絲絨線頭;蒲葉披風,像少女身上飄曳的羅帶群幅。一幅格調清新的山水畫圖展現眼前,詩人不由發出對西湖風光的讚美。春色如此秀麗,作者不願離開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捨不得這風景如畫的西湖。


《更漏子·柳絲長》


【宋代】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全詞以閒雅的筆調和深婉的情致,抒寫了春日閨思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純美的詞境。淡淡的紅日照進院子裡,濃綠的樹叢籠罩著漠漠輕煙,傳來了流鶯三兩聲鳴囀。


描寫春天的十首古詩詞:忘了流年,醉了春風


《天淨沙·春》


【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這支曲子的人物應該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欄杆之旁,簾櫳之下,窺探著春天的景緻,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細膩,更加秀美。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動靜結合的寫法,增添了生氣,也讓靜態的畫面有了動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