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前幾天,“陽澄湖的螃蟹滯銷”一事上了微博熱搜,視頻中的蟹農稱“由於飯店大量關閉,原來賣八九十一斤的螃蟹,現在二三十一斤也難賣,9萬斤的蟹等著銷出。”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陽澄湖的螃蟹二十多一斤??不少人摩拳擦掌,但這次事態走向有點不一樣。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最近由於疫情,城市封路,餐廳關店,快遞緩慢,給將在春節前後上市的農產品致命一擊,無數的果子、蔬菜、禽畜每天憋在供應商手裡,銷售無門。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從政府到人民都想著拉一把,電商平臺開展了公益助農入口,大量水果蔬菜等產品折價銷售。

對於消費者而言,既能便宜買到生鮮,又能幫助農人,大家也願意下單,這本來是一件惠及多方的好事情。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但是當“公益助農”這個詞開始氾濫使用,有些藉助農這個幌子清庫存,有些渾水摸魚以次充好,在陸陸續續大家收到貨之後,就變成了這樣的場景。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某網友網購了一箱橙子,得到的是這樣的產品。


這幾年滯銷產品的新聞並不少,甚至“某某滯銷,幫幫我們”成為賣慘專用語,其中除了真的因為天災人禍,五花八門的原因導致產品滯銷的,剩下多數是誇大宣傳,甚至虛假宣傳,為了賣得出去。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為了觸動消費者的愛心,將故事講得要多慘有多慘,悲情氾濫。

所以當文章開頭“陽澄湖的螃蟹滯銷”這樣的消息一出來,質疑聲如雪片般滾來。有專業博主稱——這是在陽澄湖裡過了遍水的“洗澡蟹”,不要混淆視聽。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賣蟹的朋友也看不下去了


秋天的螃蟹怎麼這時候滯銷?這下蟹苗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滯銷,是不是本想囤貨抬價,卻突遭意外才打出悲情牌?

亂打悲情牌,最終得不償失。

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助農產品,大夥多少都摻著愛心在裡頭,擔心自己的同胞勞動一年的成果打了水漂之後,活不活得下去。


但一次兩次收到貨不對板的產品,抱著慈善心態最後真成了慈善?助農就成了變相捐款,消費者怎麼會不失望?消費者首先是消費者,其次才是做慈善的。

藉著“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別讓助農變成毀農


其二,發貨是上游,售賣卻是零售平臺,如果品控管控不嚴,甚至故意藉著滯銷的名頭以次充好,傷害的是自己的口碑。

最終,當人們的愛心一次次被消費,商家藉著滯銷的名頭以次充好,讓公益助農成為“狼來了”,不僅沒有助到農,而且當真正需要幫助的農人發出聲音時,消費者可能想都不想產生牴觸吧!

不是大夥不想幫,而是有的人在傷害大家的一片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