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互利共贏合作前景廣

中法互利共贏合作前景廣

——訪法國經濟學家讓—馬克·達尼埃爾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繼續發揮著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與穩定器作用。法國作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與歐盟主要成員國,中法兩國合作對促進世界經濟平穩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圍繞中法兩國增進經貿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治理等議題,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了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巴黎歐洲高等商學院教授讓—馬克·達尼埃爾。達尼埃爾認為,中法兩國未來在多領域的互利共贏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達尼埃爾認為,近年來中法兩國高層交往密切,2018年1月份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6月份菲利普總理訪華等,均顯示出兩國高層對中法關係的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日前訪問法國是中法兩國經常性合作與緊密交流的重要體現,展現了中法兩國高層元首的親密關係與密切交往,對中法兩國互信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中法兩國確定共同推動中法緊密持久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正是兩國積極開展系統性協調與溝通的最好展現,將使兩國的未來合作行穩致遠。在經濟領域,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繼續發揮著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與穩定器作用。法國作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與歐盟主要成員國,兩國的合作對促進世界經濟平穩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達尼埃爾認為,儘管兩國在貿易領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性,但中方的積極開放姿態與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將為法國企業提供巨大機遇。目前,中國的國內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這對於法國企業而言意味著龐大的新市場與平臺,法國企業希望緊抓機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並在該進程中深化兩國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同時,中國近年來對外經貿合作的步伐不斷加大,這其中包括眾多非洲法語區國家,法方願在該領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中國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

在談到中法兩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時,達尼埃爾表示,中法當前在全球治理方面理念趨同,法方讚賞中國在捍衛全球化、多邊主義與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負責任的大國姿態。同時,目前中、美、歐三方的地緣政治格局存在不平衡性,三方當前的現狀是:美國正因超自身能力的財政支出而陷入債務困境,中方正在經歷向消費型驅動的經濟結構轉型,歐洲也在艱難地推動內部改革。在此情形下,中法、中歐合作將更具全球意義,並有利於促進國際地緣政治的再平衡與穩定進程。

達尼埃爾認為,中國的開放進程令世界矚目。多年來,中國常被外界指責限制外商進入中國市場以積累貿易順差,這種觀點是十分不合理的。從數據看,中國的對外賬戶始終處於較為均衡的狀態,相比世界其他國家,歐元區與日本則顯示出盈餘趨勢,如德國的外貿盈餘佔GDP的8%、日本佔到4%。在這種對比下,外界對中國的批評就顯得不公平。未來,隨著中國商業與金融等領域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到中國發展,分享中國開放型的國際化平臺。

展望中法兩國經貿合作,達尼埃爾認為,在互利共贏的合作下,未來中法兩國經貿往來將更趨平衡,兩國間存在的貿易不平衡也將得到務實改善。同時,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與影響力日益提升。相對而言,歐洲目前正在致力於加強歐元的國際作用,充分發揮歐元作為世界第二大儲備貨幣的地位與影響,逐步替代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傳統作用。在此領域,中法、中歐未來合作潛力巨大。另外,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開放,中法兩國的合作領域也將更加廣泛,特別是在培訓與人才交流方面。在大學合作方面,目前約有37000名中國學生在法深造,在中國的法國留學生也超過了10000名,這將為兩國未來的友好交往與可持續性合作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併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

最後,達尼埃爾還對中法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給予了積極展望。對於“一帶一路”建設,法國不會缺席。隨著“一帶一路”在歐洲建設的推進,相關合作連通了法國與沿線各國的貿易往來,特別是作為古代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法國里昂,正日益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隨著開放型世界經貿合作不斷髮展,運輸與物流將成為促進區域合作的重要保障,“一帶一路”倡議將在促進各方聯通方面發揮積極影響。法方將致力於協調歐洲各方立場,積極參與到這項宏大的倡議之中,充分發揮法國的優勢。(經濟日報 駐巴黎記者 李鴻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