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物候 I 7 桃花


七十二物候 I 7 桃花


驚蟄有三候,一候便是“桃始華”。

桃在中國人心中有特殊的位置。據說中國人在7500年前就馴化了桃樹,上古有夸父死而變為桃林的神話傳說。

七十二物候 I 7 桃花


在草長鶯飛二月天的季節裡,最美的花兒便是桃花了。《詩經》中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世家。”即便是3000年前的年代,桃花也是美好生活圖景的代名詞。

中國古人的愛情代言,其實不是玫瑰,而是桃花。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記錄了中國人的夢想世界:“晉太和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即便是在今天,桃花林依然是我們心中所向往的那個世外桃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時白居易眼中晚春之美。

七十二物候 I 7 桃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李白筆下桃花是他與朋友的友情。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在劉禹錫筆下,桃花是他一生的沉浮。

七十二物候 I 7 桃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去年春日裡,桃花開得燦爛,心中的那個人就站在桃花盛開的地方。可是,今年桃花依舊盛開,卻不見了去年人的身影。崔護的這首詩讀起來有些物是人非的滄桑。

可以說沒有桃花盛開的春天是個不完整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