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子女太有出息”,老人的一句話,明白後難以反駁

這幾天在樓下,聽到了幾位老人聚在一起聊天,說了自己的兒女們,聊起了兒女們有沒有出息的問題。有這麼一位老人表示反而希望子女不要那麼有出息,老人繼續說,

如果自己兒女沒出息,就不會去離父母太遠的地方,這樣自己老了也能經常看到兒女,能經常和兒女說說話,會有兒女陪伴,這才是人到老的幸福。

“就怕子女太有出息”,老人的一句話,明白後難以反駁


老人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是一位老師,有一個獨生的女兒,女兒從小學習成績非常的好,長大後留學美國,長期在美國生活,經常不見面,一年到頭可能都見不到一次,想念非常深。後來老太太的老伴去世了,到了去世的時候給女兒打電話,讓女兒回來,女兒也沒有回來。就這樣過了幾年的時間,老太太也病危了,等她病重住院的時候,因為醫院院長曾經是老人的一名學生,這名院長多次打電話聯繫了老人的女兒,希望女兒能夠回國,看望一下老人,或是料理老人的後事,女兒先是百般推脫,表示可以打錢,請護工等,後來實在是沒辦法了,女兒回國了,沒想到匆匆回國的女兒,主動要求醫院拔掉老人的氧氣瓶,因為老人已經癱瘓在床了,女兒留下了一點錢讓醫院幫忙處理後事,就匆匆再次離開了,老人說到這裡十分的感嘆。

“就怕子女太有出息”,老人的一句話,明白後難以反駁


很多父母都說,兒女們如果長大後太有出息,或是被培養得太優秀,對一些希望能夠兒孫滿堂,渴望晚年幸福舒坦的老人來說,不一定是好事,老人們的願望很簡單。但是這兒女一旦出國,或是太有出息在外打拼,就相當於無法依靠了,等到父母老了才知道,有出息的兒女,就好比失獨一般,這話雖然難聽,但是卻現實。

“就怕子女太有出息”,老人的一句話,明白後難以反駁


一、如果子女沒出息,不會離父母太遠,老了會有兒女陪伴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多,出國留學變成了趨勢,所以“海龜”也成為國內知名企業爭相追逐的對象。

有的家長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讀書,為的是讓孩子將來更好的工作,更有出息,但是孩子越有出息,做父母的就越不敢麻煩和要求孩子。

“就怕子女太有出息”,老人的一句話,明白後難以反駁


有出息的孩子在社會上,更有身份和地位,在經濟方面也比較寬裕,可以接濟一下父母,父母晚年的物質生活就不會差。但是這樣的孩子需要忙於工作,經常在世界各地進行奔波,談生意,見面都只能靠視頻,父母有困難不敢告訴孩子,怕會影響孩子開會,影響孩子的工作,因為孩子距離自己太遠,會認為有問題不如自己解決。不能長期陪在自己的身邊,對於想要獲得孩子陪伴的家長來說,是很想念和痛苦的。

“就怕子女太有出息”,老人的一句話,明白後難以反駁


對於沒出息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和父母在一起,常伴父母左右。可以陪伴父母一起散步、遛彎,這些看似是非常平常的事情,都是有出息的子女無法做到的。人老了以後,最大的希望無非,就是多看兒女兩眼,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多陪陪自己,享受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所以這樣子看,沒出息的兒女,也是父母的福氣,至少有陪伴,不會太孤單,他們會在生活上會依賴父母、需要父母的幫助,兩者之間相互幫襯著,其樂融融,讓自己的父母,不會有被遺棄的感覺,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一直保持著親密的聯繫,這些都是老人們,所希望看到的。

二、如果子女沒出息,不會太挑剔生活

朱叔叔的女兒是一名海歸,從國外留學歸來兩年了,長得漂亮,性格也很好,就是長期處於單身,這一單身,就已經快要40歲了,這點讓朱叔叔非常的焦慮,覺得自己女兒怎麼還不嫁人。朱叔叔的女兒是一名博士,同時又是企業的高級精英,管理著手下一些人,眼界自然是很高。朱叔叔女兒也相親了好多回,都不滿意,不是覺得男方學歷不夠,就是覺得男方條件不好,配不上自己,一來二去,時間就過去了,現在也已經三十好幾歲了。

朱叔叔苦惱的對女兒說:“怎麼不能找個性格好的男孩子嫁了呢,讀那麼多書,眼光要那麼高幹嘛呢?”

“就怕子女太有出息”,老人的一句話,明白後難以反駁


可見,沒出息的孩子比較不會挑剔生活,容易安定下來,對生活也比較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有出息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眼界和想法,比較超前,所以這樣的孩子在生活態度上,更加難以琢磨。

父母最大的心願,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後繼有人,讓孩子能夠傳宗接代,讓孩子幸福快樂的走一生,所以沒出息的孩子過著普通人的日子,也是一種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