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战“疫”

治庸·战“疫”| 铁汉也柔情

治庸·战“疫”| 铁汉也柔情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是写给每个人的,平凡如你我,每天生活在时代造就的潮涨潮落中。山一样的变故压向每一个人时,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头顶警徽,身负使命的我们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就更不会仅仅是一个经历者,过往之后,回顾从前,我们是这场“战疫”逆向行者中的一员,我们是万众齐心“抗疫”人民战里的沧海一粟,每天都会全力以赴。

咱们继续来讲讲

护国所战“疫”的小故事

(三)

03

铁汉也柔情

认识护国派出所社区民警奚月波的人都觉得那可是个实打实的铁汉子人物。奚大哥身材魁梧,样貌硬朗,行事作风也非常过硬,我一直无法想象他整天和社区里那些婆婆妈妈打交道时会是什么样的场面。不过他的社区管理工作一直非常优秀,他责任区里的那些大爹大妈非常喜欢他,有事肯定第一时间找他,没事也要找他谈谈心,有不少老头老太太出门遛个弯时还要特意弯到派出所来看看“奚警官”,找他聊会天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可惜奚大哥已婚,不然我觉得那些热心的辖区大爷大妈们一定把他列为了社区红娘事业的头号种子选手。

治庸·战“疫”| 铁汉也柔情

他的管区里有个叫耳巷的地段,属于城中心的老旧小区集中地,里面住的最多的是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大多数行动不便。平时,奚大哥和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会经常去关照和帮扶他们,时间长了,耳巷里的老人也就把民警当做了亲人看待,奚大哥也把他们看作了自己的亲长辈。

疫情期间,广大市民响应政府号召,绝大多数都待在家隔离病毒,减少出门,通过线上操作外卖或者是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但是老年人普遍不懂线上操作,再加上如果是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琐事就成为了他们无法渡过的难关。想到这些,奚大哥牵肠挂肚,天天蹲在社区里,除了紧锣密鼓地开展入户排查工作外,每天都要到他这些老朋友的家里转一圈,询问身体情况,叮嘱防护措施,给出不了门买不到口罩的老人送几个自己的备用口罩,顺便帮他们搬搬重物,捎点他们急需的日用品和药品过去。

治庸·战“疫”| 铁汉也柔情

这天,我在所里的楼道上差点和急匆匆向外冲的奚大哥撞了个满怀,不知道什么事让他这么着急。事后得知,原来是住在奚哥管区耳巷1号的一位无儿无女,长期独居的老太太在家不小心从床上跌落下来摔伤了腿,动弹不得,万般疼痛之余马上想到了奚哥,给他打来了求助电话。奚哥赶到耳巷一号院后提着一口气大踏步冲到顶楼,五楼啊,几十秒钟就冲到了。找到老太太留在对门邻居家的备用钥匙,打开门,简单安慰几句后背起老太太就往楼下冲。楼下的警车里早已放好了奚哥提前准备好的软垫和毛毯,在小辅警协助下奚哥把背上的老太太柔缓地放进警车,给她身后垫好软垫,为她盖上毛毯,回到驾驶室,缓了一口气,踩下油门,驱车前往医院。整个过程里,奚大哥从一开始的铁汉神速风行到之后的暖大叔温情做派,完全是现实版的“范迪塞尔”到“裘德诺”的完美切换。

治庸·战“疫”| 铁汉也柔情

完事回到所里,大冷天的,奚大哥头上都是汗珠,气喘吁吁,我们跟他开玩笑,说怕是他丈母娘病了他也不会这么火急火燎。他得意地说到,“那肯定,我丈母娘有我媳妇管着咧,我放心,我这管区里的老朋友些可没人管啊,他们只放心我。”也是,铁汉之所以柔情是因为心中装着大爱,心心念念那些没有亲缘关系却视作亲人的辖区群众,还有就是,铁汉背后有个全力支持和理解他工作的温暖家属团,他当然也成为了那个百炼钢,敌不过绕指柔。

治庸·战“疫”| 铁汉也柔情

国之危难终会过去,幸,山河无恙,风雨而立。这些人,这些事会留在历史的文字里,影像里,旧人的记忆里,但是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的精神气节会长存岁月,一直激励着后人踏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