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家長的“情緒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出現不良情緒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家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期望、要求、教育方式、教育心態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自閉症兒童也不例外,甚至比正常兒童更為重要。因為自閉症孩子本身就分辨不清是非,沒有主動性和思維表達,可以說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相信當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的那一刻,家長們的心情都是跌宕起伏的。在這樣強烈的情感波動下,每位家長的反應不盡相同。但是家長們都瞭解自己情緒背後,對孩子們產生的影響嗎?


自閉症家長的“情緒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海洋天堂》中,患有孤獨自閉症的兒子和父親二人一直相依為命,但是上天太不公平,想要摧毀這個家庭最後的希望——父親患上了絕症,時日不多。對於無法正常生活的兒子,父親顯然是割捨不下的。於是,他開始教弟弟生活。

一天,父親拿到化驗單回家,他把剛剛買回來的鮮花插上,就開始急切地教兒子怎麼使用錢,如何辨別錢的面值大小。可是兒子只想吃蘋果,父親壓抑在心裡的痛苦被激發,所以他兇了兒子。

兒子二話不說就開始脾氣,因為語言上的障礙,他只能盡力的嘶吼,通過地面上的翻滾、掙扎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父親站在一旁無可奈何。他自責自己的情緒讓兒子難受了,也痛苦命運的不公。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兒子的表現是否完全因為父親的責罵,我們都無法忽略家長在孩子面前,情緒和語言的影響力。如果父親沒有兇兒子,那麼自閉症的他也不會如此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自閉症家長的“情緒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家長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康復效果,然而很多星娃的家長並不瞭解這一點,總是把治療孩子的希望寄託在醫生和康復機構上,殊不知父母才是自閉症治療的最好醫生。

葡萄心的張晶晶老師跟家長們進行交流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當家長們迫切希望孩子能“立刻”好起來,不斷的找機構、參加各種個訓班,甚至有的家長一天給孩子安排八節課,每天不是在機構、就是在去機構的路上。一番訓練之後,家長累得精疲力竭,反觀孩子戶無效果,甚至更加嚴重,讓家長的信心和耐心備受打擊,從而質疑孩子是否可以康復,家長的這種挫折感、失望感使孩子同樣處在一種“壓抑、沮喪”的環境中,試想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又哪裡能夠高興的起來呢?訓練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啦!

所以,請試著停下您飛奔的腳步,慢慢來!你可以把我們的孩子想象成一隻小小的蝸牛,雖然很慢,但它從未止步!


自閉症家長的“情緒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前兩天在跟葡萄心的一位家長交流時,她這樣跟我說:“之前我在面對孩子時,總是急切的希望孩子能夠有所進步,我害怕我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在跟葡萄心的老師一次次交流之後,我開始嘗試放慢我的節奏,用一種更平和放鬆的心態去陪伴孩子。我開始陪著他去樓下的公園觀察每一隻小狗,陪著他在臺階旁玩著‘爬上去、跳下來’這種索然無味的遊戲,甚至當他在回家路上興致勃勃的蹲在地上看著螞蟻把食物一點點運走時,也不再急切的催促他回家。然後我發現,孩子的語言開始慢慢的多了起來,他開始主動地對我說‘媽媽,找狗狗’、‘媽媽,等等我’、‘媽媽,回家!’,更讓我驚喜的是:他開始關注我的舉動,看到我穿鞋,會主動過來問我‘去哪兒’,吃飯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問‘爸爸呢?’。我想,這些就是我當初急切想要得到的結果吧!”

由此可見,只有父母的情緒穩定,孩子的情緒才有可能穩定。


自閉症家長的“情緒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但是父母的穩定情緒是建立在自我接納的前提下的。如果你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迴避自己的情緒,就永遠沒辦法做到情緒穩定。所以請接納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沒關係,有情緒是正常的,我可以先照顧自己的情緒,等調整好了再去照顧孩子的情緒。這時你會發現,孩子會反饋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廣大家長們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吧。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用愛和鼓勵來幫助孩子成長的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