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道“冬麥有兩怕,一怕胎裡旱,二怕三月寒”

這句農諺反映了冬小麥不同生育期最不利於其生長髮育的環境因素。

一怕胎裡旱是指其種子發芽出苗階段最怕土地乾旱,墒情差,不利於其出苗齊全。因為小麥籽粒相對較小,播種深度較淺,而小麥種子發芽出苗對溫度的要求較低,在 2℃以上即可萌動,5℃以上可以順利出苗,溫度越高出苗越快;而它萌動和出苗對水分要求較高,只有種子吸收到其自身質量 45%以上的水分時才能萌動和出苗, 因此,在田間環境和適期播種的條件下,影響其出苗齊全和遲早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土壤墒情,墒情充足,播種後種子能吸收到足夠水分便能順利出苗;如氣候乾旱,土壤墒情較差,播種後有的種子吸收到一定水分能緩慢出苗,有的吸收不到足夠水分就不能出苗,便形成缺苗斷壟,以後如有一定降雨,這些種子雖能出苗,但出苗不整齊,先出土的大苗也會欺後出土的小苗,最終也難以高產,所以播種冬小麥時,除要精細整地,還需使土壤墒情足(水地要及時灌溉,旱地要做好保墒),以保證播種出全苗,所以又有農諺說:“小麥種在泥窩窩,來年吃饃饃。”


農諺道“冬麥有兩怕,一怕胎裡旱,二怕三月寒”


“二怕三月寒”,即農曆三月的倒春寒對小麥的生育影響較大,因為農曆三月在華北地區冬小麥已進入拔節孕穗階段,這時它需要較高的溫度,其穗分化的最低溫度為 4℃,但分化很緩慢,如低於 4℃就會停滯,溫度再低,如低於 0℃,小麥的葉片、莖以及孕育的幼穗等都會凍傷,輕則影響產量,重則引起死櫱、死苗,造成嚴重減產和絕收,所以在春季要注意天氣預報,遇到氣溫驟降時,要及時灌水或田間煙燻防凍, 減輕凍害的影響。


農諺道“冬麥有兩怕,一怕胎裡旱,二怕三月寒”


今年冬季氣溫偏高,土壤墒情較好,麥苗普遍長勢較好,部分麥苗發育提前,抗寒能力減弱,要特別注意倒春寒危害 ,尤其是晚霜凍害。因此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到來之前,及時澆水,可以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預防凍害發生;或噴施防凍劑等措施預防晚霜凍害。對於已發生凍害麥田,要根據麥苗受凍程度,應及時採取適當的澆水追肥等補救措施,促進麥苗恢復生長或促進小櫱發育成穗。也可以進行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小分櫱和潛伏芽的快速生長,爭取更多的小櫱成穗,以減輕損失。


農諺道“冬麥有兩怕,一怕胎裡旱,二怕三月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