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利好如期而至

昨天下午收盤後,市場傳來重磅利好:

關鍵時刻,利好如期而至

央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

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因為此前的國常會早已定調,所以此次降準已經屬於預期之內,並不能算超預期的利好,不過降準總歸是個利好,意味著央媽又要放水了,至於有多少能流入股市就不好說了!

降準就等於放水,放水股票就肯定能大漲嗎?

我們來看看央媽之前降準後市場的表現:

關鍵時刻,利好如期而至

從表格就可以看出,降准以後次日滬指漲跌幾乎對半開,5個交易日內滬指的漲跌也幾乎是對半開,因此降准以後股市要大漲或許是個偽命題。

當然,對股評家來說,降準後股市漲跌他們都會有各種說辭 ,比如:

如果降準後股市大漲,股評家就會說:受降準利好消息的影響;

如果降準後股市反跌,股評家通常會說:利好出盡就是利空,或者叫利好兌現。

曉散哥要告訴大家的是:投資者絕不能將自己的盈虧交由市場的消息,當然有消息面的助推更好。

投資者更多的要從個股本身下功夫,比如:研究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業務模式、盈利能力、財務槓桿、以及所涉及的行業板塊、題材熱點。

還有就是結合技術面尋找個股最佳的買點,制定相關的交易策略,比如:如何止盈、保護位的設置、建倉方式的選擇等等。

.......

1.ZJH: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4月1日正式實施

放開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意味著國內金融業更加開放,以後將會有更多國際投行進入國內市場!

以前總是喊:狼來啦!狼來啦!不過狼遲遲沒有來,國內的證券公司就像小綿羊般已經習慣了安逸的環境,券商龍頭中信證券市值也才3000多億,跟國際投行高盛、大摩、小摩登比起來,不過是人家的零頭而已。

就目前金融業常見的三種類型來說:銀行和保險,國內已經有可以完全獨當一面的公司去國際同行較量,唯獨是國內券商實力相對較弱,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8年國內所有的上市券商營收加起來比不過美國高盛公司的營收。

這也是為何上面提及要儘快打造航母級的證券公司的重要原因。

2.隔夜外圍市場暴漲,道指漲近2000點

關鍵時刻,利好如期而至

週四剛暴跌熔斷,週五就暴漲熔斷,今年的股市真的都可以載入歷史了!

普通投資者還可以勉強接受,頂多扛扛就過去了,但是對那些融資加槓桿交易的,損失可就慘重了,因為暴跌下來只要到達平倉線,沒有及時追加保證金,只能被迫接受強平。

很多人不但將自己半身積蓄虧完,而且還倒欠證券公司、期貨公司、配資公司不少錢。

股票、原油、期貨、比特幣和黃金都在下跌,沒有哪個資產可以避險,大家可以在網上看看,爆倉的特別多,因此千萬不要輕易加槓桿,想在股市暴富的人很多,但最終成功的寥寥無幾,真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3.國內疫情峰值已過,國外疫情迅速蔓延

目前國內已經有新疆、西藏、青海等9個省市確診人數全部清零,可以說是可喜可賀,但是國外的情況令人十分擔憂:

目前國外累計確診超6.5萬人,而且還在快速增加,尤其是意大利目前確診人數已超1.7萬人,死亡率高達7%,這個數字已經比武漢高出很多,可以說相當可怕。

如果大家關注新聞就會發現,國外不少政要被感染,因此病毒君這次可謂是相當囂張,絲毫沒有把誰放在眼裡。

當下我們面臨的是難題就是:如何更好的防止輸入型病例?
因為國內雖然控制住了,但如果對國外輸入的病例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國內的復發;同時如果全面封鎖,那跟閉關鎖國又有啥區別?

因此,我們當下要做的就是既要保持國內的勝利成果,又要繼續向國外進軍,輸出經驗和人員,國際聯合才能更好的消滅疫情,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言:現在歐美國家都重視起來了,國際社會聯合起來,估計6月底左右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