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常驻热搜,科学家却难上?各种原因其实不必纠结

这两天,又有两条女明星的新闻持续霸占微博热搜榜,并且长时间热度不减。其中一条是“张馨予生子”,另一条是“范冰冰今年首亮相”。随之而来的,又有网友再次感慨:明星家事天下知,那些在科研所里为了祖国强大而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呢?他们为什么总是不受关注?


明星常驻热搜,科学家却难上?各种原因其实不必纠结


仔细想来,这似乎是一个无需回答却又不好回答的问题。人们总是一边津津乐道公众人物的大事小情,同时又会对几乎不关注那些劳苦功高的科学家而略怀愧疚。就在这个话题再次引起超高热度时,知名法律微博博主唐有讼从社会学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对明星的误解,也是对科学家的误读。人们对一个行业从业者的尊重程度,并不和其曝光度成正比。

从明星这方来说,保持流量是明星的天职,流量就是广告,流量就是利益,这个职业就是名利双收,同时最可怕的就是无人问津。“电视上不演她,网络剧不播她,热搜榜没有她,她靠什么去跟广告商谈价格?明星是一种职业,在商言商,在演言演,明星霸占商业媒体的头条是市场逻辑的必然体现。”唐有讼在微博中写道。


科学家的工作性质刚好相反。科学家的责任是研究,任何研究成果在被验证之前,都不可能像明星那样有很高的曝光度。“科学家天天上热搜干什么?他又不拍电影挣钱。如果一个科学家天天上微博热搜,反而不是一个踏实严谨的研究者,科学家的低调恰恰是科学本身的逻辑。”唐有讼的观点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科学家这个群体,重视科学家的方式是国家给资金、给项目,科学家需要的是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不是什么热搜。不过,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明星作为纳税人,向国家交税本身也是对国家的贡献,这些税款或许也会有一部分成为科研资金。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工作内容相对高端和小众决定了科学家的体质不容易上热搜。以前几天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人类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为例,大多数人只知道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科学家们历时多年最终捕捉到这张照片。“黑洞照片”是千万科学家许久以来的工作成果,而此前已经进行了大众难以想象的研究和工作,而这些大众并不知晓,实际上也不在大众的知识范畴之内。

比如,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达成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这一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决定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两个黑洞是科学家的主要目标,一个是位于人马座方向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A*,另一个则是位于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洗照片”时,超级计算机通过回放硬盘记录的数据,在补偿无线电波抵达不同望远镜的时间差后将所有数据集成并进行校准分析,从而产生一个关于黑洞高分辨率影像……


明星常驻热搜,科学家却难上?各种原因其实不必纠结


可以说,公布黑洞照片是为科学家万里长征的工作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而已。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科学家大多数时间耗尽心力进行的工作,大多数人可能连这些专业术语都看不懂,更别提了解其实质了。这样的话题,即便置顶到微博热搜榜,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关注这些看不懂的信息?相比之下,自然不如去看一下谁都能聊上几句的明星八卦。


人们印象中的科学家,大多是从媒体中看到的敬业、严谨、低调、辛勤的一面。老一辈科学家确实极具奉献精神,值得青少年去学习,然而也不乏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科学家取得科研成果后,用自己的专利、技术、成果所赚来的钱过着非常殷实的生活。人们应该了解科学家虽然在幕后,只要有所贡献也会是名利财富均有的职业,从而引导青少年更热爱科学,愿意致力于科研。


所以,大可不必为科学家不上热搜而过分慨叹,某种程度上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科学家的价值并不在曝光度上,而在于他们实实在在给社会做出的贡献。尊敬和重视科学家的最好途径是给他们的科研项目以各种支持,并且培养更多青少年愿意成为生活在热闹之外而有所建树的科学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