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操盤失手的慘痛教訓:不要試圖抓住兩段“最昂貴的行情”


期貨操盤失手的慘痛教訓:不要試圖抓住兩段“最昂貴的行情”

1

很多投機者都有抄底的不良習慣,這是一種人性貪婪的表現,即總想抓住全部行情,在行情底部建立戰略性大倉位。


舉例來說,2007年年底,上證指數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大牛市後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從6100多點下跌到4800點附近後進行盤整,在2007年12月19日到24日連拉4根中、大陽線,並形成W底形態。


許多投機者為了抄底滿倉而入,以為這次終於抄到了股市的大底。但沒過多久,上證指數跌破4800點後繼續大幅下跌,一大批抄底勇士折戟沉沙。

其後,當上證指數跌到4400點時,許多投資者仍抵制不了2008年2月4日一根跌幅達8%的光頭光腳大陽線的誘惑入場抄底。


記得當時的報紙在財經版刊登了一張照片,上面一群股民喜笑顏開,配文是:

抄到底的股民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可是沒過兩個星期,大盤重新瘋狂下跌,又有一批抄底勇士翻身落馬。


同樣一幕又出現在3100和2600點附近,直到上證指數下跌到真正的底部1700點附近。而在此之前,有多少投資者為了抄到上證指數這個大底,整整被套牢七八百點甚至上千點,這是血淋淋的教訓。


如果我們戒急戒躁,放棄貪婪的抄底之心,不自作聰明總想著抓住所有行情,而是勇敢地放棄魚頭和魚尾,等趨勢明朗後再進行交易的話,就不會再行情來臨之前被嚴重套牢。

在行情上漲時等待的是解套而不是巨大利潤,從而喪失了幾乎一整年的獲利機會,這是多麼慘痛的教訓。


2

交易的本質不是預測,而是跟隨。趨勢行情的底部不是預測出來的,而是我們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統不斷跟隨的結果。


期貨交易大師利弗莫爾在早年的操作中也曾犯過這種抄底摸頂的錯誤。有一次他在操作棉花期貨時,看到棉花已經跌到低位,並且價格在每磅12美分上下很小的幅度內徘徊。


他認為棉花價格已經到了底部,是一個建立戰略性倉位的最佳時機,因此他開始大量買入棉花。


奇怪的是,只要他開始買進,價格就上漲;一旦他停止買進,價格就開始回落,並且回落到他的成本價附近並較長時間停止不動。


他耐不住心中的恐慌全部平倉,虧損大約3萬美元。就在他平倉的同一天,棉花又開始上漲進入原來的盤整。


他又在原位買入棉花多頭,奇怪的是就在他剛建完倉後,棉花又進行了一波小幅下跌。他又急忙平倉,又虧掉了3萬多美元。此後五六次裡,利弗莫爾前後共虧損20多萬美元。


就在他感到沮喪時,棉花期貨突破了長達四個月的盤整區域拔地而起。當時利弗莫爾的描述是就像看到了滿地金子,卻沒有了鐵鏟和推車。他的資金虧完了。最後大師告誡人們:

不要試圖抓住趨勢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因為這兩段行情是世界上最為昂貴的兩段行情。


大多數投機者的鉅額虧損源於在趨勢底部和頂部高位震盪的搏殺。如果我們放棄在這兩段行情中交易,你才能進入期貨的另一個境界,你的交易績效會大幅提升。


幾乎每一位進入期貨市場的人都看過很多交易書籍,其中有這麼一條備受推崇:

“放棄一浪做三浪”。但在實際交易中,如何確定三浪往往令人頭疼。


其實只要我們在趨勢完全明朗,也就是均線完全多頭排列時才開始尋找機會交易,那麼雖然我們只賺取了整個行情的中間一小段,但我們遠離了風險。


市場上的交易機會很多,每個月都會有一兩個品種處在趨勢明顯的行情中。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當月完全沒有交易機會,我們也可以停止交易,靜候良機。


關於波段的平倉問題,我想說的是:將每一次的停頓都看作頭部,先盈利局,等看明白再重新入場,這樣你的操作績效就會大大提高,也可以大幅提高投機收益。


初學者交易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每次入場分不清本次到底是長線單還是短線單以及何時出場。


現在很簡單,只要有盈利,行情一停頓就先出來看看,不要老想著放長線釣大魚。想想看,一次入場盈利1000元,10次就是10000元,這還是說在操作1手的情況下。


如果你一次操作10手、20手甚至更多,你的收益比很多高薪的工薪階層都要高。所以,賺錢不用急,減少操作數量,提高操作質量要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