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學老師佈置作業,究竟是讓孩子做呢,還是讓家長做?

濡以沫


都有都有,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嘛?孩子學的東西,家長也需要會[黑線]家長們,加油[捂臉]


伊麗莎白的吻


我佈置的家庭作業從來都要求學生做,完全不需要家長做。

家長唯一要做的就是督促孩子認真完成,檢查他做沒有。

我不止一次地告訴家長,我不要求你檢查他作業的對錯,就只看他做沒有,做完沒有,至於對錯的判斷,那是我的事。



正寬369


這得看你怎麼想。個人認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個親子互動的過程,我覺得挺好。

我女兒上小學一二年級時,家庭作業一般都是自己做,因為這是她的學習任務。而且那時候作業不多,寫的快一會兒就完了,我只消檢查一下籤個字就行。

三四年級以後學習任務加重,孩子的作業多了起來。雖然我心裡還認為這是孩子自己的學習任務,但有時候看她愁眉苦臉、睡眼惺忪的樣子,恨不得幫她完成。

不過我也確實幫孩子寫過作業。大概是六年級吧,老師給同學們兩週時間讓準備一本作文集,要求摘抄自己覺得優秀的作文,還要排版加配插圖。

女兒很積極,每天寫完其他作業就忙著翻書找素材,一篇一篇工工整整的謄抄。後來因為畢業班的作業確實有點多,快到截止日期了,還有一大半插圖沒畫完。

最後一天晚上,女兒畫了大半夜還沒結束,想到她第二天一早還得上學,我催她去睡覺。

女兒一開始還不願意,實在是困的不行了,又說先睡會兒,讓我四點半叫她起床,上學前肯定能完成。我當然不忍心叫,趁她睡著我偷偷拿起彩色鉛筆忙到凌晨兩點多,終於幫她畫完了。

很多時候,家長不願意陪孩子寫作業,一是因為忙。二是孩子不好好寫、拖拉、磨蹭或者怎麼教都不會。這種時候再有耐心的家長也會忍不住發火。

家長生氣著急可能也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別的孩子能學會,為什麼你就學不會?別的孩子都不墨跡,你怎麼就拖拖拉拉半天寫不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沒必要去攀比。

有句話說的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意思是樹木生長要按照自身的習性,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長的高大茂盛。培養孩子也應該遵循順其自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找到孩子的優點,發揮他的長處,彌補孩子的不足。

怎麼做呢?

一,家長要放平心態,我覺得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心態”最重要。因為心態平和你才能冷靜的去面對各種問題。

二,分析孩子的作業情況,是會寫寫的慢還是根本不想寫?

有的孩子在學校完成作業挺好,回到家就磨蹭拖拉,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又餓了要吃東西。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幫孩子定好鬧鐘,根據作業多少預估一下時間。比如寫半個小時休息5分鐘,或者讓孩子自己定時間定表,完成的好,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擁有成就感。

三,如果孩子是不會寫,家長就要找找原因,是上課沒認真聽還是聽不懂或者是聽懂又忘了?

上課不認真聽講,跟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有關。家長可以回想一下在孩子專心做事情或者寫作業看書時,你有沒有去打擾他?

有的時候我們在孩子很專注時會忍不住好奇:“他在幹嘛?”。不經意間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

家長應該儘可能的不要去打斷孩子、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另外,孩子如果是聽不懂或者聽懂又忘了,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只要多給孩子講解幾遍,讓孩子聽懂就可以了。記住要有耐心,千萬不要嫌孩子笨,除非你小時候是個天才。

小學的時光其實很短暫,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小升初、中招、高考,一年一年升級後,你想輔導孩子作業恐怕也力不從心了。

所以你要不要換一個思路,把這短暫的時光當成是和孩子之間的親密互動呢?


小西媽媽講故事




燕子在陝北


小學老師佈置作業給孩子,特別是一二三年紀的孩子教育局有明確的規定,家庭作業少佈置甚至不佈置,佈置的家庭作業孩子完成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這是我家孩子學校這麼說的。

其實,孩子放學回家一點作業不做沒什麼好處(下面敘述屬我個人意見)。孩子出生開始就一邊長大一邊學習,上小學的孩子開始,就是正式的學生了,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文化知識。

老師給佈置家庭作業是讓孩子溫故,畢竟孩子剛進入學校,還不習慣,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幫助老師督促孩子學習也是應該的,可能剛開始比較難,孩子不會寫、長時間坐不住煩躁啊,這時候家長一面心疼孩子一面更煩躁,就認為老師佈置的作業是給家長佈置的,有的家長會說作業太多了。

萬事開頭難,等孩子習慣了校園生活家長就輕鬆了。家長的困惑跟前期孩子學前教育有很大關係,學前學的知識多進入學校後家長老師孩子都會輕鬆很多。反之,為了讓孩子有個玩的無憂的童年不去學前教育,入學後家長孩子種種的困難迎面而來。

老師有老師的難處(我不是老師),佈置了家庭作業有的家長牢騷滿腹嫌有作業,哪怕是一點點作業因孩子的差異也有嫌多的,一點不佈置吧那些自律的孩子家長也不同意。沒辦法老師只能讓孩子自願完成,就出現了家長和老師各自的困惑。

“因人施教”在現代的教育上得到了驗證。我個人意見別太嬌慣孩子了,尤其對待學習上,讓孩子多學點知識,多學點文讓孩子多寫點字化百利無一害。別再去責怪老師佈置的家庭學業多,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是給家長佈置的。為什麼不在自己身上去找出問題所在呢?





糊糊塗塗大半輩子


這個問題是現在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也足以看出來是家長提出的問題。作為一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可以給出這樣的解釋。

作業的佈置是檢測孩子們在網課期間是否有認真聽課的一個標準。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可以自主完成,但是建議家長在有能力的情況下還是要給孩子檢查作業再提交,這樣才能更好的讓他們掌握學習內容。如果真的無法給學生檢查,那就直接提交,老師會將問題標註並作出修改。而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家長就要累一些,儘量還是和孩子一起上課,除了年齡小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再就是家長同步學習能對孩子們做好輔導。對於作業建議先讓孩子自己去做,不會的不懂的,做完以後再講解並標註,這個標註儘量用紅筆,這樣才能瞭解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以上這些就是在學校上課也是同樣的做法,而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在於家長的陪同時間變長。原來在學校教師關注的時間變成了家長關注,讓很多的家長覺得力不從心,從而有了這樣的問題。

總而言之,學生的作業就是他們自己應該完成的,家長需要做到“放與嚴”結合,相信你就會輕鬆許多。[微笑]


傾城妖妖


哈哈😄這位家長肯定是陪同自己孩子寫家庭作業時很苦惱有感而發,看到孩子很多題不會,又拖延了大量時間巴不得自己給孩子做。

老師佈置家庭作業,是為了檢測孩子在課堂上學習過的知識並加以鞏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靠學校單方的培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放學回家,家長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如何才能起到監督作用呢?當然不是在孩子寫作業時全稱陪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家長給孩子規定適當的時間,並且在寫作業過程中不能使其三心二意。孩子都有惰性,他們可能會在寫作業時時而喝水,時而上廁所,總之名堂很多,這時家長需要告訴他,寫作業時只能一心一意,這些所謂的“名堂”儘量要孩子在開始學習時完成。

另外當孩子遇到不會的題時,要他做好標註,等全部寫完一併檢查。當然在檢查的過程中,不能因為時間很晚著急睡覺或者需要忙其他事而主動幫忙寫作業,這樣會使孩子形成依賴思想,他們認為“反正我不做,爸媽也會幫我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故意不做題了。

如果碰到孩子故意不做,那麼做家長的也不能為他著急,要知道,作業是孩子的事,你要培養他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獨立習慣。第二天老師也檢查作業,也會對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獎罰措施。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知道原來自己沒有完成作業自己需要承擔責任。

培養孩子任重而道遠,切勿心急👍


萌檬龍籠


我覺得都有吧!

首先,現在的父母對子女的關注度不夠。老師佈置作業,父母可以通過做作業的過程去更多的瞭解孩子。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光聊天就得把天聊死。

其次,教育孩子是父母和老師的共同責任。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是父母,不能把孩子都推給老師去管,自己當甩手掌櫃。儘管你花錢給孩子送去讀書,老師是要管的,還需父母的諄囑教導。

第三,孩子處於未成年時期,大多數還沒有自主能力,還需父母的指導。

趁他們還沒長大,我們還未老,相互陪伴吧!






活的要有個樣1


這個問題估計一定是家長提出的,老師和家長雖然站的位置不同,但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卻是高度一致的,都想讓孩子學的更好,成長的更好。但是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偶爾也會有一些溝通不到位的地方。

小學老師佈置作業,當然是讓孩子做,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離不開大人的陪伴和悉心指導。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的同時,為了保證學習的效率,可能會要求家長陪讀、檢查、督促甚至還有其它的一些配合工作,要求的越細緻,說明這個老師越負責任。如若不然,隨你做不做,家長管不管,老師都可以視而不見,佈置了就行了,盡到責任了。但若真的如此,家長是省心了,老師當然也省心,但孩子的學習效果可就難保證了。

如果說有的家長真的對孩子的一些“手工”作業,甚至為了“心疼”孩子或減少“麻煩”代孩子做作業的話,問題就嚴重了,這無異於掩耳盜鈴,辜負的不僅是老師佈置作業的初衷,還有孩子的成長。俗話說“勤媽懶姑娘”,意思是當媽的太勤快,一點也不支使孩子做家務,姑娘長大了就會懶惰。其實這裡面還包含著一層意思,當媽的覺得支使孩子去幹太麻煩,還得指導著說不定還幹不好,不如自己直接幹了省心。孰不知,這樣的“省心”省掉的是教育的過程,讓孩子失去了鍛鍊成長的體驗和機會。是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必不可少,而且起著重要和關鍵的教育作用,真的不可輕視。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觀點可能也代表了很多老師的想法,在這裡,懇請家長朋友對老師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如若真的有老師佈置的作業超出了家長和孩子的承受能力,還請委婉的告訴老師,相信大多數老師對家長的建議都會認真考慮,有所調整的。家校攜手共育,還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一起加油!


雪蘭日誌


小學老師佈置作業,不是給單獨孩子做也不是單獨給家長做,而是希望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孩子不但能學習到知識,父母也能更加了解孩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而不是學校,不是老師。孩子在學習成長,父母也是在學習成長,作業能起到溝通的作用,也能讓家長及時的瞭解到孩子的不足,可以儘快的彌補。

如果小孩一開始什麼作業都不需要家長來參與,那你可能會有一絲的慶幸,可是慶幸過後你有沒有想過,你此時在孩子的心目中學習是不需要你的,所以你所有的知識文化對於他來說也是不存在的,孩子對你的崇拜是不是減少了?以後諮詢你的問題是不是也會減少?你在他的學習上就變得可有可無,他出現的問題你也不能儘早的發現。

所以,家長不要帶有不愉快的心情去和孩子做作業,孩子的成長有家長的一份力那才是最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