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相信大家也知道,这些年来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我们看到很多地区先后出现了高温的情况。进入2020年,我们先是看到2020年1月份创下一个纪录,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份,随后南极地区也出现了20.75℃的高温,紧接着科学报告显示,很多地区都度过了一个暖冬,有一些地区甚至度过了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冬天。这些都是气候变暖的最直接的表现。除此之外,气候变暖还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灾害问题,如当前横扫多国的蝗灾、澳大利亚地区连烧数月的野火、南北极冰川加快融化等。

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如何缓解气候变暖的问题,值得深思。虽说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的方式来减缓气候变暖,但是我们之前已经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还是助长气候变暖的趋势。所以仅仅减排,或许难以奏效,因此,我们还需要尝试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让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双管齐下,或许会更有效地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信大家也知道,绿色植物在我们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吸收太阳能,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样一来,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为食物链中的各种动物提高食物来源,还能净化空气。因此亚马逊雨林也被誉为“地球之肺”。

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原本,我们地球就存在很多绿色森林,这些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参与到植树造林中,NASA的卫星数据显示,从2000年代初期至今,地球森林增加了5%的面积,我们国家新增森林面积则占了其中的25%。这些都是我们努力参与植树造林的成果。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2020年3月11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简称《公报》),我们国家在植树造林方面再取得好成绩,2019年我们完成造林面积达到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达到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面积达到314.7万公顷。目前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96%,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

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从森林覆盖率的数据来看,22.96%的占比,意味着接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森林,确实是一个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当然,这不是我们最终的森林面积,未来我们的森林面积还会越来越大。我们国家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的同时,有一些地区的森林却在发生变化。

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在此之前,我们就分享过亚马逊雨林最终逼近临界点的消息。大家也知道,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肺”。不过从1970年以来,有将近20%的热带雨林消失了。科学家新的研究表明,这个亚马逊雨林可能会在未来半个世纪内由热带雨林变成干旱的大草原。当雨林退化一个大草原,或许意味着我们的环境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地球之肺”的称号我们就看得出,亚马逊雨林在净化地球大气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雨林的消失,也意味着生活在这些雨林里的各种野生动物也会因为失去栖息地而流离失所。它们未来将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一些地区的森林也在发生变化。根据澳大利亚的科学报告,昆士兰州东南部到堪培拉出现了大量冠层退化的情况,整个山坡的树林由绿色变成了棕色。相信大家也知道,树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绿色,变成棕色,或许意味着这些森林可能变糟糕了。研究报告指出,这些森林之所以出现变色的原因,在于澳大利亚的这些地区从2017年开始就出现了干旱的天气。由于干旱的原因,这些绿色植被因为缺水的原因,当流失的水分超过一个阈值时,这些绿叶就会出现“焦烧”或褐化的情况,也就是从绿色变成棕色。

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而这些森林变色的情况,又反过来说明了一点,这些地区的干旱程度确实是比较严重的。干旱的成因,主要在于降雨量的减少。这些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很多极端的天气也不断出现,包括高温、干旱、洪涝等情况。而干旱、洪涝等异常情况出现时,又会引发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灾害。试想一下,这些绿色植物因为干旱缺水而变成棕色、枯死,随着气温的上升,在干旱的情况下,很容易酿成野火肆虐的情况。这也是澳大利亚地区2019年出现野火肆虐的主要原因。

去年我国造林706.7万公顷,澳洲树林却在变化,亚马逊雨林也退化

​气候变暖带给我们的问题确实是比较多了,澳大利亚地区森林“褪色”、亚马逊雨林或将退化成为草原,都与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看起来,缓解气候变暖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持续增长,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也在增加,我们在努力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保护现有的森林植被不受破坏。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