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央視百家講壇《天地大儒王船山》

天地大儒王船山簡介

王船山(1619-1692年),即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張子正蒙注》等書。

王夫之自幼隨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隱居於衡陽縣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學識淵博,造詣精深,著書一百餘種,凡四百餘卷,共八百餘萬言,既是宋明理學和中國傳統學術思想的總結者,又是有清一代嶄新學風和近現代思潮的開創者。

曾國藩對王船山推崇備至,他甚至在與太平天國戰爭白熱化期間,每晚都要撥冗閱讀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和《宋論》,並籌資刊刻《船山遺書》,使其經典得以傳於後世。

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曾國藩刊刻《船山遺書》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寫作《矛盾論》《實踐論》的過程中,寫信給在長沙主持八路軍辦事處的徐特立,請他設法從湖南補齊《船山遺書》所缺各冊。《矛盾論》《實踐論》寫作,參考借鑑了王船山的哲學思想特別是重踐履重習行的思想。毛澤東對王船山的經典評價是:“西方有一個黑格爾,東方有一個王船山。”

孫中山推崇王夫之思想,在他的影響下創設了“船山學社”,青年毛澤東多次在此聽課。

1985年,美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評出古今八大哲學家,其中四位唯物主義哲學家依次是:德謨克利特、王船山、費爾巴哈、馬克思。

著名哲學家張岱年稱:王船山是中國古典哲學唯物主義思想的最高峰。

表明船山先生卓絕的歷史見識的,除了《讀通鑑論》以外,還有一部書《宋論》。《讀通鑑論》,是船山先生在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後發表的評論。《資治通鑑》只寫到五代之末,沒有寫宋朝的事情。船山接著五代以後,繼續評論宋朝的政治得失,這裡面的思想同樣精湛,議論同樣震撼人心。

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王船山《宋論。太祖》

一、宋太祖以“懼”得天下

船山先生在《宋論》一開始,就說宋太祖趙匡胤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接受天命”,經過自己不懈努力,創造了一箇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偉大時代。“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終以一統天下,厎於大定,垂及百年, 世稱盛治者,何也?”

船山用一句話揭示了宋太祖內心深處的隱衷:“唯其懼也。”他說,宋太祖是“乘如狂之亂卒控扶以起”,就是一幫發瘋了的士兵把黃袍披在他身上,就這麼輕易當了皇帝,江山來得容易,所以才天天夜不能寐,晚上睡不好覺,怕輕易得來的政權再輕易丟掉。就為了這份心思,宋太祖每天精神高度緊張,經常輾轉反側,夜不成寐地想著如何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在船山先生看來,歷史上獲得最高統治權的方式主要就是兩種:一種是先積累了足夠的仁德,一種是已經掃平了天下的武裝勢力,在這樣的前提下登上最高統治者的寶座。

宋太祖雖然在這兩項上都不足備,儘管在當皇帝之前沒立下扭轉乾坤的功勞,祖上也沒有積攢下雄厚的社會實力,但是從他“無赫奕之功而能不自廢也,無積累之仁而能不自暴也”,不辜負上天對他的“恩賞”,接住並用嚴格要求自己的方式贏得了上天對他的繼續“眷顧”。

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宋太祖經常夜裡去訪問大臣,經常到宰相趙普家裡,商量國家大計。他當皇帝以後的全部的舉措,都是為天下蒼生考慮,他體恤天下蒼生疾苦,建立文官政治,注重制度建設等等。“承天之佑,戰戰慄慄,持志於中而不自溢”。杯酒釋兵權,不以武力奪權不以殺戮穩定江山,也是他仁德的表現。

由於宋太祖的仁心仁德,所以上天才不厭其煩、不辭辛勞地眷顧他、護佑他。宋太祖只因為這個長存心中的一個“懼”字,所以才導致了“當世無商、周、漢、唐之主,而天可行其鄭重仁民之德以眷命之”。

二、太祖誓碑的仁德要義在於“求諸己”

船山先生在表彰宋太祖的時候,強調宋太祖是有聖德的君主,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求諸己”。“求諸己”,就是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在別人身上挑刺,用孔子的話說,就叫做“不怨天,不尤人”。

據說宋太祖當皇帝以後,立了三條鐵令:第一條,不能殺柴氏的子孫,因為他的江山是從柴氏手裡禪讓過來的。第二不能殺讀書人和上書人,因為這些人是有文化的,是民族的未來,也是現實社會的核心和骨幹。第三,就是不加農田之賦,不給農民和天下蒼生添負擔。

王船山先生就這三點慨嘆地說:“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他不僅減輕賦稅,而且還以身作則,在家族中提倡勤儉的生活。宋太祖是怎樣“戢其奢吝之情”呢?

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有一次,他的女兒穿了一件掛了幾個珍珠並綴著幾根翎毛的衣服,都被他批評了一頓,並且責令不得再穿。女兒不理解,就埋怨說:“父親您是皇帝了,我穿這樣一件衣服能用幾個錢?”宋太祖嚴正地對女兒說:“你這件衣服雖然用不了幾個錢,但是你一穿出去,皇宮裡的人們就會效法,大臣們的家人也會效法,造成攀比奢華的風氣不說,京城的物價就會上漲,市場就會增加貨物數量,勞動者就會更加辛苦的勞作。”

還有一次,女兒看到皇后的車子太簡單,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就對父親說:“您就給皇后娘娘的車子貼兩塊黃金,嵌幾塊珠寶又能怎麼樣,又不是沒有這些東西。”

宋太祖嚴肅地對女兒說:“我是皇帝,把整個宮殿和你們住的房子全都用黃金鋪蓋都能做得到。但是,我聽古代的賢哲們說,做君王是替天下守財富的,不是耗費天下的財物來奉養自己的。”從此以後,女兒再也沒對宋太祖提出生活上的要求了。

另有一回,宋太祖把自己的弟弟,已經受封晉王的趙光義找到皇宮裡吃飯。席間乘著宋太祖高興,趙光義就對宋太祖說:“哥哥您這做皇帝的,也得有幾件像樣的衣服,總穿這麼普通的布褂子,是不是顯得有點寒酸了?又不是沒錢做。”宋太祖表情立刻嚴肅下來:“難道你忘記了咱們小時候在夾馬營中的生活了嗎?!”趙光義被說得當時面紅耳赤,以後再也不敢跟宋太祖提這類的事情了。

這就叫“戢其奢吝之情”,把自己的生活要求降到最低程度,不是為了撈取艱苦樸素的美名,而是怕給百姓添負擔,怕天下的財物被過分地消耗。

船山先生就是根據上面所說的三點,才稱讚宋太祖說:“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船山先生指出:“德之盛者,求諸己而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真正有聖德的人,都是看自己哪不對,不是看人家是不是聽我的話,是不是照著我的說法做。他始終問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妥帖。不斷反省自己的過失,這才叫“求諸己”。

三、養鷹和養魚的要訣和秘密

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宋太祖蹴鞠圖

相比歷史上的帝王,在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上,宋太祖更是出類拔萃。大宋朝宋代政治上的民主風尚,培養和造就了宋代士大夫追求理想的崇高人生旨趣。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國歷史文化的輝煌盛世。

宋太祖這個人,原本也就是一介武夫,幫助他治理國家的那些人,也都不是什麼賢哲,他們沒有周公、姜太公這些人的本領和學養。當時的官員和士大夫多半不知廉恥,多半也只知道混飯吃而已。如果宋太祖對他們生出傲慢之心,按照中國歷史上漢、唐等王朝的規則,訓斥他們,懲戒他們,蔑視他們,殺戮他們,也不是不可以。

但他沒有那樣做,你傲慢你的,你不聽話,我不對你產生傲慢,結果卻誘發和培養出了知識分子的骨氣和血性,他們都成長為時代的精英和歷史的精英,他們給大宋朝和中國歷史增添了無限的光輝。

船山先生在評價宋太祖對知識分子的態度時,借用《詩經》裡的一句話,叫“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船山先生藉助這句詩,來說明培養知識分子,要像對待鳶和魚一樣,就不要限制他們的言論和行動。船山先生說:“飛者,不虞其颺擊也。”它這一飛,翅膀張大了,飛遠了,“啪”一下翅膀碰到你了。這有什麼要緊的嗎?“躍者,不虞其縱壑也”,就是魚兒跳出來的時候,你不要怕它跳出來,再鑽到更深的深淵裡去了。

天地大儒王船山《宋論》,點評一介武夫出身的宋太祖何以盛名於世

王船山先生讚揚宋太祖的這種做法,說“庶幾乎!天之貯空霄以翔鳶,淵之涵止水以游魚者矣”。說宋太祖的做法,幾乎達到現世政權所能達到的極致。在對待知識分子的政策和做法上,宋太祖只負責在天上開拓一個巨大的空間,讓知識分子們像鳶一樣自由自在的飛翔;他只負責蓄滿池水,讓那些讀書人,隨心所欲地遨遊。給了知識分子寬大而自由的環境,他們就都各自按照自己的天賦成長起來了。

宋太祖對前朝的後裔、對戰敗投降的王者、對武將、對讀書人和對天下蒼生的這種出於由衷關愛的做法,贏得了士大夫、武將和臣民們的捨生忘地回報。

從北宋喪地到南宋覆亡,當宋朝這個國家遭遇厄運的時候,知識分子紛紛死難,武將也紛紛死難,甚至平民百姓們都跟著獻身、捐軀,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以不誇張地說,把人類歷史上所有王朝滅亡的時候,為王朝死難的人都加起來,再乘上一百,甚至一千,都不及為宋朝的滅亡死難的志士多。這就是宋太祖為政的方針、仁慈的用心帶來的結局。

船山先生說“宋之士大夫高過於漢、唐者,且倍蓰而無算”。宋代知識分子,不僅高尚程度和實際能力遠遠超過漢唐,而且這種高潔的知識分子在數量上,也遠遠超過了漢唐,甚至數倍於漢唐。船山先生認為,這種優異的客觀效果,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有以致之”的。

這都是宋太祖開明、寬大的用心和卓異的做法,導引出的自然結局。這種漢唐所無法比擬的客觀效果,不僅是宋代輝煌的重要標誌,也是宋代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宋代不僅是個卓異的王朝,也是對中國歷史和人類文明貢獻最大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