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山海經》分為:《山經》,《海經》和《大荒經》三部分。

《山經》類似於探險筆記,文字簡單明瞭,顯得客觀而專業,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山海經中哪些記載的野獸至今還生存於世。

當康和疣豬

《山海經 東次四經》

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皋澤,其中多鱃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訆,見則天下大穰

(女烝山)再往東南二百里就是欽山,山中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卻沒有石頭。師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皋澤,水中有很多鱃魚,還有很多色彩斑斕的貝。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著大獠牙,名稱是當康,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要大豐收。

《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當康

疣豬的體重在50~150千克之間,屬於中小型偶蹄目動物,背上長著一道長長的灰色鬃毛,腦袋和身體的比例嚴重失調,巨大的頭部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看上去比身子還重,除尖疣使疣豬顯

《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疣豬

疣豬得面目猙獰外,4顆巨大的獠牙更加讓人望而生畏;雄疣豬的上獠牙很大,有15~25吋長,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彎,短而尖的下獠牙可當刀用。疣豬兩眼之下的皮膚,各長出一對大疣,因此得名。雄疣豬在吻部更長出另一對較小的疣,位於獠牙之上。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還可使頭部看起來更大,因而成年疣豬的面貌更為猙獰。

獙獙和狐蝠

《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山海經·東山經》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

姑逢山山上無草木,有獸,形狀像狐卻有翅膀,聲音像大雁,名字叫做獙獙,出現則代表天下大旱。獙獙屬於狐族,身上雖然生有肉翼,非常輕薄,可以飛翔,是狐族中屬於聲音最悅耳的一族。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種類,體型較一般蝙蝠大,兩翼展開長達90釐米以上。由於頭型似狐,口吻長而伸出,故稱狐蝠。

《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狐蝠


狐蝠科成員以大眼睛、短尾或無尾、耳朵結構簡單、口鼻部較長為特徵。分佈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總數超過160種。

[zi]鼠和幾維鳥

《山海經 東山經》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毛,其名曰【上此下蟲】[zi]鼠,只見則其邑大旱,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湖水。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卻長著老鼠一樣的毛,名稱是【上此下蟲】[zi]鼠,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大旱災。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魚,形狀像儵魚,嘴巴像長針,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染上瘟疫病。

幾維鳥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細如髮絲,由於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幾維鳥很容易受到驚嚇,大部分的活動都在夜間進行,以躲避襲擊。覓食時用尖嘴靈活地刺探,長嘴末端的鼻孔可以嗅出蟲的位置,進而捕食。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蜘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

《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幾維鳥


從種類上分褐幾維鳥和大斑幾維鳥 ,體長可達35cm左右,體重超過2kg;小斑幾維鳥較小,體長~25cm,體重~1.2kg。體形如梨果,由於沒有一般鳥類具有的堅硬的廓羽,渾身長滿蓬鬆細密的羽毛,羽毛柔軟不具羽翈。沒有一般鳥羽中央的羽幹,僅有一些弱小的羽支,所以呈獸毛一樣的絲狀。

孟極和雪豹

《山海經 北山經》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孟極

再往北二百八十里,是座石者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到處是瑤、碧之類的美玉。泚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黃河。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豹子卻長著花額頭和白身子名稱是孟極,善於伏身隱藏,它叫的聲音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雪豹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

《山海經》疣豬,狐蝠,幾維鳥,現存生物山海經都有記載,神了

雪豹

雪豹,體長110~130釐米;尾長90~100釐米,體重一般50~80公斤之間。全身灰白色,佈滿黑斑。頭部黑斑小而密,背部、體側及四肢外緣形成不規則的黑環,越往體後黑環越大,背部及體側黑環中有幾個小黑點,四肢外緣黑環內灰白色,無黑點,在背部由肩部開始,黑斑形成三條線直至尾根,後部的黑環邊寬而大,至尾端最為明顯,尾尖黑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