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拳擊教學#課程理論篇(二):拳擊防守戰術組成及運用

防守戰術是指在拳擊比賽中為了更有效地阻擾、防禦和防守對手進攻而組織實施的戰術。拳擊進攻戰術和防守戰術是對立又統一的一對矛盾,一種新的進攻戰術的出現,必然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在研究其本質的同時,相應的技術和防守戰術也迎刃而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盾的激化程度與平緩直接導致了防守戰術的發展與創新。拳擊防守戰術是拳擊戰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的戰術有抱頭防守戰術、貼靠防守戰術、距離防守戰術、消極防守戰術、保點防守戰術和先防後攻戰術等(圖3-3)。

BF#拳擊教學#課程理論篇(二):拳擊防守戰術組成及運用

防守戰術組成


(一)抱頭防守戰術概念及運用特徵

抱頭防守技術是拳擊運動員兩臂高抬至頭的前上方,利用臂型和微微收縮的軀幹形成的框架,起到拳擊防守的技術。顧名思義,拳擊抱頭防守戰術就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利用抱頭防守技術達到不失點效果的戰術,是新興的防守戰術體系中的成員之一。其主要特徵如下。

(1)防守意識強,頭部深深埋在兩手臂之間,幾乎不給對手暴露空擋。

(2)守株待兔、以逸待勞。利用閃躲、手臂的格擋進行防守對手的進攻,擇時打出反擊拳,以防守為主,該類運動員的比賽場景很沉悶。

(二)貼靠防守戰術概念及運用特徵

貼靠防守戰術是指拳擊比賽中運動員利用身體主動貼靠對手,達到破壞對手進攻距離、節奏、妨礙技術動作的使用和拖延比賽時間的目的的防守戰術。貼靠戰術是智慧型運動員比賽中拖延時間,阻礙對手正常技戰術發揮,多為進攻打法型運動員使用,進攻後馬上貼靠,不給對手反擊機會,是很好利用規則的一種戰術。其主要特徵如下。

(1)進攻後主動用上體貼靠對手,手臂在不接觸的情況下環抱住對手手臂,不給反擊距離,動作幅度不太大,介於犯規與不犯規動作之間,充分利用規則。

(2)在被動防守時主動貼靠對手,從中獲得調整和破壞對手進攻節奏的目的。

(三)距離防守戰術概念及運用特徵

距離防守戰術是指拳擊運動員利用步子的移動始終保持與對手一定的距離,用來防守對手突然起動進攻的戰術,該類戰術往往被步子移動靈活、距離感好的遠距離打法型運動員採用,在戰術合理的情況下防守效果明顯:一是起到防守功效的同時,扼制了對手的進攻;二是不給對手進攻的距離,失去進攻取勝的信心和戰術。是防守體系中重要的戰術之一。其主要特徵如下。

(1)你進我退。對手進攻時,迅速移動到自己的攻防距離,避免與對手交手。

(2)能退能進。通過反覆地與對手在距離上週旋後,更加利於反擊機會的把握。

(四)消極防守戰術概念及運用特徵

BF#拳擊教學#課程理論篇(二):拳擊防守戰術組成及運用


消極防守戰術是指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為了擺脫突發情況、拖延比賽時間或失去比賽取勝信心後,故意表現出來的不進攻、不抵抗的情況,來達到讓裁判員告誡或警告的目的的戰術。該戰術的運用侷限性很大,靈活運用時同樣會有很好的戰術效果。其主要特徵如下。

(1)醉翁之意不在酒。針對不利自己的情況發生,及時利用規則來保護自己,反應意識強,頭腦靈活。

(2)好漢不吃眼前虧。一旦出現實力懸殊或受傷情況,避免不必要的打擊,而在特定不允許的情況下的選擇。

(3)擇機使用,發生頻率低。

(五)保點防守戰術概念及運用特徵


BF#拳擊教學#課程理論篇(二):拳擊防守戰術組成及運用


保點防守戰術是指拳擊比賽中當運動員點數領先於對手時為了想把比賽戰果保持到比賽結束而採用的保守防守打法的戰術。其主要特徵如下。

(1)進攻明顯減弱,以距離防守和抱頭防守為主要的防守手段,由進攻轉變為防守。

(2)以拖延時間和阻擾對手進攻及節奏為目的,各種手段不斷出現,如以佯攻為假象來欺騙對手等。

(六)先防後攻戰術概念及運用特徵

BF#拳擊教學#課程理論篇(二):拳擊防守戰術組成及運用


先防後攻戰術也稱為打防攻,是典型的欲擒故縱的戰術打法,在比賽中避開對手強勁的進攻,先誘敵深入,待對手體力、技術、步法等都相應進入消退期時,突然發起反擊的戰術。其主要特徵如下。

(1)形式上表現出積極應戰的態勢,實質上是以防守為目的,敵退我追,不給對手喘息機會。

(2)借用步子移動、身體的各種閃躲以及輕拳的不斷佯攻,待體能消耗過多時迅速發起反擊,是以智慧取勝的典型戰術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