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網課,誰會記得今天星期幾?

不久前網上有個 段子很火,說的是:過個年是不是都把你們過傻了,說你你別不服,就問你:今天星期幾?別看手機。

當時我確實蒙圈了,到底星期幾來著,確實想不起,幾號好像也想不起來了,過年就是吃吃睡睡,腦子都不記事兒,瞬間就覺得智商不夠用,直接“過年傻子一號”上線。

現在我知道了,2020年3月11日,星期三,植樹節。

距離第一次上網課到現在已經第三週了。智商開始迴歸,工作狀態開始迴歸,大環境下這也是疫情期間最靚麗的也是最普通的風景之一。

從剛開始的焦慮到現在的從容,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經歷了不小的心理變化。

要不是網課,誰會記得今天星期幾?


01 研究教學軟件

這是門技術活。

小景老師是探索教學直播軟件的先驅,跟她溝通了半小時,少走好多的彎路。從常用的教學軟件學習通,到疫情期間教育部重點推出的中國大學慕課,應運而生的釘釘,又能直播又能互動的騰訊課堂,甚至是鬥魚、抖音都嘗試過了。每一種方式的有點缺點都摸得透徹清楚,簡直為我們這種人謀了多少福利。

在這個基礎上,又經過幾天的研究和探索,我才終於確定了自己中國大學慕課➕釘釘直播的教學方式。要完全掌握一個學習軟件的功能,確實要花費不少的精力,怎樣正式開通和使用自己的慕課,怎樣設置教學單元,怎樣設置習題、互動和討論,每一個學習過程中的小問題,都有可能讓人崩潰。

一場疫情,把老師們都逼成了主播,學生們都逼成了電腦面前、手機面前的忠實觀眾,不管你是否情願。


02 緊張的備課

像我們這樣空著手上課的,對學生對老師,或許還是頭一次。

好吧,大家都沒有教材,那就無紙化教學吧!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沒有什麼是互聯網做不到的。於是我們從網上找到了PDF版本的教材,學會了各種在PDF上做筆記的方法,準備了自己的專屬筆記本電腦,甚至是爸媽的手機都徵用了,只為給自己的網課提供更多條件。

老實說,至少在前兩週,學生們比老師更辛苦。他們需要不停的轉換思維,手忙腳亂的應對各種老師的各種教學方式。

開課前頭一晚,有個學生憂心忡忡的問我:老師,慕課堂那裡面沒有我,我的號好像不合適。其實那就是一個賬號沒有認證成功的問題,但看得出學生真的很緊張,那就是對一種新鮮事物的不確定感和焦慮感。

老師又何嘗不是這樣。

還好,我們都堅持下來了,雖然在教學結構的設置上,在學習效率的改進上,我們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雖然但總歸是入門了,開始適應了。

要不是網課,誰會記得今天星期幾?


03 終於開課了

第一次上課,提前半個月開始研究各種教學軟件,提前一個禮拜開始備課。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提前建立測試課堂跟學生進行各項功能的測試,視頻音頻課件PDF做筆記,提前20分鐘上線,調試設備。

打開直播,看看效果怎麼樣,算了,還是把攝像頭關掉吧

第一次連麥,我們遇到網絡延遲的問題,好害怕網絡出問題影響學生的課程進度。終於,看到了各種緊張的學生,但學生也會看到鏡頭下那個臉圓了一圈的老師。

第二週,遇到了學生聽不到聲音的問題。又是一頓操作,那種難以言說的慌亂情緒全部體現在那個時刻了。最後耽誤了大家一些時間,可是卻給我上了要做好備用方案的一課。

當然,網課也是要接受監督的,在哪裡的課堂都少不了的環節。每天上報視頻的截圖,彙報上課的具體情況,還有教研室主任的定期聽課,又是一頓緊張。

這樣說起來,不管在哪裡上課,其實一直都踐行著“上課大於天”的教學理念。


04 來自學生的反饋

簡單的做了個小調查,發現一個共性問題:高達88%的學生迫不及待的想返校上課。原因讓人哭笑不得,有想念老師同學男女朋友的,有被父母嫌棄的,而更多的原因是上網課效率不高,由此產生的焦慮感所導致的。

對於在家上網課的學生來說,徹底顛覆了多年以來傳統的學習方式,沒有老師監督,也沒有大家一起學習的氛圍,此時如果沒有自制力,那麼學習的效果是堪憂的。

經過三週的學習,部分同學已經適應了網課的教學模式,並且對各個老師的各個科目的教學方式已經掌握,焦慮感大大下降。

但隨之而來的是,由於作業量和平時相比有所增加,學習環境改變等影響,一些同學開始放鬆自我,對於網課只是處於一種應付的態度,並不能真正掌握課堂上的知識點,學習效率不能得到保證。

當然,自制力好的同學就在這段時間,充分的開發了自學的能力,將這種自主學習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而這也是當下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是真正最後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人才。


End

到這個時候,我們才會終於明白,無論是在教室裡的學習,還是網上的自主學習,都要考自制力來為你的人生把關。無論在開始的時候,經歷過多少慌張和焦慮,只要開了頭,我們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堅持下去。

還是那句話: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疫情如此,我們的網課學習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