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參考消息0310

金融市場參考消息0310

在近期舉行的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競選中,全球投資者正在趕往中國資本市場併為之投票,冠軍似乎呼之欲出。

競選其實是虛擬的,但是資金加速流入中國資本市場卻正在真實發生。

港交所數據顯示,2月份,A股市場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吸引了8500億元人民幣的買入資金,高於前一個月的5060億元和去年12月的4500億元,數倍於去年2月份的3312億元。3月份第一週,資金呈現加速流入,滬股通和深股通單週合計買入額接近2400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量為1.95萬億元,較1月增長657.17億元,為外資連續15個月增持。

對於海外避險資金而言,選擇中國資本市場,首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經濟“攻守兼備”,兼具成長性與安全性。

就中國經濟結構而言,其有著強大的內生性增長力,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具體而言,包括持續釋放的消費潛力、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不斷加快的擴大開放等等。

這些核心要素支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以及無波動升級發展賽道的能力。2月初,受限於春節假期以及疫情防控需要,中國產能在一些行業和領域出現了短暫不足,“蝴蝶效應”傳導至海外製造業企業,這些企業也遭遇供應鏈中斷、交付延遲等問題。由此可見,中國產能的恢復不僅是重啟中國經濟“發展鍵”,也是激活全球製造業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其次,中國經濟在戰“疫”與復工復產雙線推進中,充分展示了政策的張力、資本市場的韌性。

1月下旬以來,中國經濟雖然不可避免的受到疫情擾動,但宏觀政策選擇了“升維”應對,金融、財稅、就業、外貿等政策打出漂亮的“組合拳”;且勇於在戰“疫”的同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從而將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順勢而為,通過政策引導,將戰“疫”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大力推進高科技、高附加值行業的發展,這一點也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中得到印證。

春節後A股市場復工以來,雖然受到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股指表現有所波動,但是一個多月以來仍舊實現了逾7%的增長,且在線教育、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行業,智慧農業、鄉村振興等傳統產業轉型,均已率先吸引了資金的大規模流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