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一出好戲》:人性的黑暗面,有時候我們不忍窺視

2018年暑期上映的《一出好戲》是導演黃渤的處女作,由黃渤、張藝興、舒淇、王寶強、於和偉、王迅聯袂主演。作為一名導演,黃渤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在影片中,黃渤不僅傳遞出自己的價值觀念,又把矛頭指向人性,一擊命中觀眾的內心。作為一個新人導演,黃渤並沒有讓觀眾失望,《一出好戲》作為一部主打劇情和搞笑的小成本電影,最後獲得高達13億票房的好成績,可以說贏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影片是以災難片的形式開場,主要講述了一行人乘著黃鴨衝浪車駛向茫茫大海進行公司的團建活動,突如其來的天降隕石掀起百米巨浪使他們淪落荒島。當船遇到險情後,大家驚慌失措,加上有關世界末日的預言,人們開始慌亂。茫然求救、自救無果後,他們以為外面的世界也慘遭毀滅,於是制定新的秩序規則,可就在人物以新的身份登上舞臺,適應新的生活後,海上鳴笛聲響起,一切又都回歸起點的故事。

淺析《一出好戲》:人性的黑暗面,有時候我們不忍窺視

不知外面的世界,這也就是說明舊的社會秩序被打破,這也是導演為建立一個新社會做的鋪墊。電影中對社會文明的演進描繪得十分具體,儼然是一部小型的“社會進化論”,完美演繹了馬克思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三階段說:

第一個階段是人的依賴關係佔統治地位的階段,“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隘的範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第二個階段是以物的依賴關係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即資本主義階段,“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第三個階段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階段第三個形態是後資本主義階段,“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

在這部電影中,黃渤不僅展現了他的“野心”,也從各種角度和方面揭露了人性的複雜和變化,但揭示人性的醜惡和美善時,始終洋溢著某種寬廣的人性,飽含世俗情懷的溫暖。然而人性始終是多維度多方面的,是複雜的變化的,很難用一個詞一句話來囊括其所在。今天,我想以《一出好戲》為例,通過對影片內容和鏡頭語言的分析,探尋該片高超的表現手法與深度的文化表達。下面我主要會從3個方面進行展開。

01、場景設計:貼合主題的空間設計,折射出人性的變異與扭曲

眾所周知,電影首先是一門視覺藝術。電影中的畫面是觀眾對影片最直接的接觸。電影中的不同場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觀眾能否認可和接受影片的藝術價值。但是,一部好的電影需要吸取不同的元素,場景的構思和設計必須考慮到影片的風格類型以及導演所要傳達的價值觀念。簡單來說,從一部電影的空間場景設計構思就可以看出導演對於影片的用心程度。

雖然導演黃渤在拍電影方面是一位新手,但是電影《一出好戲》的空間場景構造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人們剛剛遭遇劫難,流落荒島,驚慌失措之時,大家為了生存只好在山洞裡睡覺。有野外生存經驗的司機小王自然成為眾人的領頭者,帶領大家尋找食物。這時,大家的生存狀態就像是生活在奴隸社會,居住在山洞,位高權重者可以對不幹活不勞動的人隨意打罵,人性逐漸顯露出其醜陋的一面,現代文明制度被摧毀,原先畢恭畢敬的員工也可以對老闆隨意懲處。而馬進和張總形成兩股勢力,離開了小王的統治。


淺析《一出好戲》:人性的黑暗面,有時候我們不忍窺視

出走後的張總髮現了半條殘缺的破船,但是船上物資非常豐富,足夠大家生存一段時間,張總運用自己的生意頭腦,用撲克牌模擬現代社會的鈔票,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小興和馬進不滿張總的管理,再次出走。他倆在在河邊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小窩,在馬進兌獎截止之日,老天下了一場神奇的魚雨,馬進和小興靠著魚雨一躍成了大富豪,並且小興利用自己的優勢製造出了電,這一場景的轉換標誌著眾人進入現代社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暗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人性早已張開獠牙。

02、鏡頭語言:獨樹一幟的電影表達,飽含導演對人性的隱喻

在影片《一出好戲》開場的前三十分鐘裡,為了展現眾人島上遇險的情景,幾乎完全是用手持拍攝的方式來演繹。因為這種動鏡頭能夠很好地營造畫面的節奏,並隨著畫面的變化,給觀眾帶來視覺衝擊力,更容易展現人們遇險上島後惶恐不安的焦慮情緒。因此,設計好符合劇情的攝影拍攝方式,是展現鏡頭語言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淺析《一出好戲》:人性的黑暗面,有時候我們不忍窺視

在《一出好戲》中,全片設計了兩次鏡頭倒置:第一次是在張總帶著馬進、小興一幫人找到廢棄的大船時,鏡頭在眾人下扶梯走進船艙時進行了第一次反轉倒置。第二次鏡頭倒置設計在馬進和小興嫁禍小王是瘋子,眾人圍堵追捕“發瘋”的小王,隱喻著謊言代替了真實,虛假顛覆了真相。

我們常說“患難見真情”,因為災難是最能考驗人性的,它既能反映出人性的複雜,也能凸顯人性的至善。《一出好戲》在荒島求生部分深刻討論了在災難面前,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人性是惡是善,它是否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扭曲。對於一部講述人物群像故事的影片來說,在有限的時空裡,精準刻畫好每一位人物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電影時長的限制,導演將重心放在鏡頭語言的構思上,用獨特的鏡頭語言推動劇情的發展,飽含對人性的隱喻。

03、象徵表達:富有內涵的具體物象,帶給觀眾無限的思考

象徵主義源於18世紀的法國,象徵主義藝術家反對現實主義的寫意,描繪客觀,強調主觀精神的表現。運用象徵主義,隱喻、烘托、對比、聯想、比興等手法,以及豐富的形象和撲朔迷離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內在的精神世界。而象徵主義發展到電影中,使得電影如同哲學一般,具有深度,耐人尋味,讓觀眾主動思考影片背後想要表達的含義。

①魚

魚在影片中的多次出現,在上島的第90天,馬進因為徹底失去了最後的兌獎機會,絕望地躺在一塊巨石上,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魚雨”,越來越多的魚從天而降,配合著升格鏡頭,營造出一種荒誕又詼諧的奇幻場景。


淺析《一出好戲》:人性的黑暗面,有時候我們不忍窺視

在與世隔絕的荒島上,食物緊缺,魚自然而然成為大家賴以飽腹的重要食物。可是,隨著馬進和張總這批人的出走,以小王為首的隊伍剩下的青壯勞動力不多,捕魚也就愈加困難。沒有人手,沒有機械的馬進和小興本是弱勢群體,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魚雨”讓他倆成為島上的富翁。他們以手中的魚為籌碼,一躍成為眾人爭相巴結的香餑餑。這時,魚不僅代表著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象徵著人類對於生活更多欲望的縮影。

②蜥蜴

蜥蜴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作為一個擁有上帝視角的旁觀者,它始終以審視的眼光冷靜地遠遠觀望著島上這群人的“一出好戲”。身為爬蟲類的蜥蜴首先象徵著冷血。面對流落荒島的處境,大家一致推舉有野外生存經驗的司機小王當眾人的領頭人。災難面前應該做到的是團結一致,可是手握指揮大權的小王在對待以馬進為代表的“害群之馬”時的方式卻非常冷血,動輒破口大罵,甚至動用武力。


淺析《一出好戲》:人性的黑暗面,有時候我們不忍窺視

其次,蜥蜴還代表著偽裝,這點在張藝興飾演的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最開始他單純無邪、正直善良,可是經歷幾次欺騙後的他性情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不再滿足於身為表哥馬進的跟屁蟲,他想要藉此機會成為生活的主宰者,光鮮亮麗的活著。他將自己偽裝成無害的小綿羊,明明看到海上搜救船卻勸告馬進保持沉默,並誣陷小王發瘋。蜥蜴以一種符號化的意象角色身份,把導演對於影片主題的態度和眾多關於人性的思考拋給觀眾自己去尋味。

③藍白條紋服裝

在影片後半段,當大家進入“和諧共處”階段時,人物造型的服裝被設計成藍白條紋狀。看到藍白條紋服裝,我們常常想到精神病人這一群體,它被大眾定義為“瘋子”的一種意象外化符號,導演也是通過服裝造型在向觀眾外化自己想表達的影像語言。馬進在眾人面前演說的片段中,在一片黑暗的環境裡,馬進在一束追光下蓬頭垢面、身穿著“病號服”,隱喻馬進已經迷失在慾望的深淵。

淺析《一出好戲》:人性的黑暗面,有時候我們不忍窺視

世界毀滅、流落荒島、求救無果、自生自滅,一群小人物慘遭如此厄運,或多或少,心理都會趨於畸形、扭曲甚至病態。病號服以最常見的藍白相間條紋圖案為主,在醫學上是可以為病人帶來平靜及有助恢復健康的功效。在影片結束的彩蛋中,眾人回到現實社會後,公司上下一起到醫院看望失憶的小興,臨走時又撞見了集體鍛鍊的患者,這些人都穿著整潔的病號服,同樣的藍白條紋圖案形成了恰到好處的前呼後應,觀眾和角色一起陷入對人性的深思。

寫在最後

在消費主義時代,電影作為一種商業投資,它的使命是表達藝術性還是迎合大眾主流?想必這是每一位電影人在拍攝之前都慎重思考過的一個問題。黃渤很好地兼顧了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他用一種幽默豁達的人生態度表達了具有深度的人性探尋。《一出好戲》裡除了張總、史教授,其他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普通人的真實寫照。自卑、傲慢、懦弱、倔強……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特點,卻完美地存在於每個小人物身上。黃渤將每個小人物的特點提煉出來,重新解構,再次定義。真正優秀的喜劇電影從來都不是對以往的簡單重複,黃渤成功地將質疑和回答相融合,給觀眾呈現出了一場令人拍案叫絕的“一出好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