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1910年底,晚清處於崩潰的邊緣。沒有人預料到一場大鼠疫會在東北爆發。這場鼠疫席捲東北部,持續了六個多月,造成6萬多人死亡。當鼠疫爆發時,哈爾濱傅家甸,現在的哈爾濱道外區,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可以稱之為人間地獄。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這場鼠疫最初是由兩名從俄國旱獺狩獵歸來的內蒙古病人,帶到哈爾濱的。結果,它開始在哈爾濱廣泛傳播。無論鼠疫蔓延到哪裡,病人都會發燒、咳嗽、吐血,甚至突然死亡。每天都有數百人斃命,通常是整村滅亡,骨頭堆積如山。當時,東北民主處於恐慌之中。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作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傅家甸已經有7000多人死亡。如果按照這裡的人口總數來計算,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死亡,“東北三省的三省、三地、三縣、三市已經達到了66處”,“奉天有28處,吉林23處,黑龍江有15處”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查閱當時有關鼠疫的史料,有這樣的記載:“朝廷日夜戒備,如臨大敵”,當時,《盛京時報》報道:“蔓延速度在500年中是前所未有的。”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徹底消滅鼠疫的戰爭勢在必行。這時,曾在天津陸軍軍醫學校擔任副監督的伍連德來到哈爾濱。他被任命為中國東北地區肺鼠疫防治的負責人。他的身份是“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當時,醫療水平有限。伍連德採取了三種主要方法:徹底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和保護高危人群。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伍連德

當時,口罩和消毒酒精都在日本人手中。伍連德創造性地發明了一種口罩,後來被稱為伍氏口罩。梁啟超曾高度評價伍連德:“科學傳入中國已有50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伍連德發明的口罩簡單實用,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為了徹底切斷傳染源,伍連德建議將屍體焚燒。這在當時封建社會,火葬是不可想象的,清廷最終還是採納了伍連德的建議。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伍連德還要求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戴口罩、強制消毒、檢查、隔離感染者和阻斷交通。伍連德認為,鼠疫的高危人群是疫區附近的人群、抵抗力差的青少年、老人、病人和殘疾人,以及經常接觸病人的防疫人員。對於這些人,必須採取隔離措施。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1911年3月,哈爾濱鼠疫死亡人數為零,距離伍連德到達哈爾濱僅67天,意味著鼠疫基本結束。伍連德當年在東北實施的防疫措施,長期以來一直是人類阻止突發疫情的重要措施。鼠疫結束後,伍連德的名字也響徹全世界。

晚清處於崩潰邊緣時, 爆發了一場大鼠疫, 通常是整村滅亡


1911年4月3日,伍連德邀請11個國家專家在瀋陽召開國際鼠疫會議,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伍連德是中國現代醫學的先驅和檢疫防疫的奠基人。他還是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候選人,也是中國世界第一位諾貝爾獎候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