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灰色衛衣搭上深藍色牛仔褲,手拿白色粉筆“噔噔”敲擊黑板,從定義寫到公式,推演步驟清晰明瞭,必要時還會畫圖說明,四塊黑板寫滿擦去又寫滿……上海數學中心、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沈維孝正在為《複變函數》課程錄製第一週的線上教學視頻。


提早一週週五前將視頻上傳釘盤,要求學生課前看完,課上在微信群中解答疑問,分享為學生整理的筆記,課後在eLearning平臺發佈作業,限定當周完成。他堅持一切以教學效果為重,“雖然形式變了,但課程內容不會縮減,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會降低”。


“讓學生看得明白”:精心錄製板書

授課視頻中的沈維孝,聲音被夾在前襟的話筒清晰收錄。他邊講邊寫,落筆規整,用來標註重點的彩色粉筆,是鏡頭中一抹亮色。每寫完一部分,他話音不停,人卻退到鏡頭邊緣,好讓黑板上的內容被觀看視頻的學生完整明瞭地記錄。


“哪一步在先、哪一步在後,推演的過程是怎樣的,PPT可能無法展現出來,而板書不存在這個問題。”接觸線上教學之初,沈維孝嘗試的是PPT錄屏,但在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教授的建議和中心的技術支持下,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錄製板書。


“數學課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點。”在沈維孝看來,板書能將思路展示得清晰流暢,“讓學生看得明白”,這是他從教以來一直堅持板書授課的原因。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第一週的兩個課程視頻,時長加起來大約五十分鐘,沈維孝錄製了一個半小時。面對空蕩蕩的教室講課,沈維孝坦言“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講快了還是慢了,速度控制起來不是那麼好。”因此,他每錄完一段都要回放幾遍,反思在哪些地方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需要講得更清楚,“效果不行就從頭來過”

。即便“苛求”如此,每次看自己的視頻,他總還覺得“有地方可以改進”。


板書視頻的體驗感真的很棒!”本學期選修《複變函數》課程的數學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鄒思遠這樣感嘆:“如果是PPT錄屏,老師用鼠標寫字總歸不太方便,整體節奏難免會慢下來,但錄製板書就能保持上課的速度與激情。”


數學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胡廣全也有這樣的感受:“沈老師的板書讓數學有一種美感。我自己學習的體會是,視頻時長其實比線下課程短,但內容沒有減少,時間得以更好地利用,討論時有的問題通過反覆觀看視頻已經解決,有的解決不了再拿出來討論,這種學習方式對理科應該是適用的。”


“準確性至上”:線上互動助融會貫通

“沈老師,請問劃藍線的這句話為什麼成立?”“這種式子要怎麼驗證?”“幅角函數可不可以理解為斜率的反三角函數?”課上時間,選修《複變函數》的學生紛紛在課程微信群中“曬”出自己的筆記和疑問,沈維孝挨個解答,師生互動在線上有序展開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學生筆記


“我上課前又看了自己的視頻,發現在證明一個比較重要的定理時,中間一步有點走得太快,果然課上討論時就有學生說這個地方不太明白。”於是,沈維孝把這個問題單獨拎出來,掰開了揉碎了又講了一遍。“遇到偏共性的問題、重點和難點,我都是這樣處置。”


“語音討論可能進度會快一些,同樣時間裡涉及的內容就多一些,但很可能會不準確。”儘管在微信群裡文字輸入數學公式“要麻煩一點”,沈維孝仍舊堅持“準確性至上”:“對於數學而言,不準確就會產生很嚴重的‘副作用’。”


微信群裡的討論熱烈,學生的積極提問和發言,讓沈維孝感到欣慰:“他們是看過視頻、認真思考過的。”但他仍舊擔心一些沒有發言的學生“有些地方不熟悉、不理解,卻又不好意思問”,因此特地整理了一份筆記分享在群裡,八頁內容既涵蓋新定理的推演過程,又包括幾個知識點的回顧和複習。


課後立刻通過eLearning平臺佈置需要完成的練習,要求當週上交,沈維孝以此督促學生及時鞏固視頻學習和線上討論的成果。他認為,在複習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時間上的靈活”這一線上教學的優點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可以反覆觀看老師的教學視頻,直至對當節課內容完全融會貫通。”


“實體課上,如果遇到跟不上老師的情況,只能先把筆記抄全或拍下來,之後再理思路。”在線上學習中,數學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唐一鉻沒有遇到這個問題:“視頻可以回看、暫停和快進,雖然看起來花的時間長了,但我能夠隨時調整,跟上老師的節奏,並完全掌握這些知識點。



文 字:何 葉

編 輯:汪 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