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老师,“糊”了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在此之前,真不知道胡红梅这个人,直到事件被曝光。

说实话,我并没有特别地仔细看事件全过程,因为这种抄袭剽窃的事件屡见不鲜。记得去年十月中旬左右,本人刚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北京某知名辅导机构涉嫌抄袭剽窃某赵姓个人的3A表格。如今,这又冒出了个胡红梅老师。也不奇怪,别说一个小学老师,就连大学的教授、博导不也时常抄袭剽窃国外的论文嘛;还有,2015年复旦大学抄袭门等。正如网友所说:这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更不是唯一一个。什么环境长出什么样的草。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事件一出,网络上一片沸腾。这个胡老师成了众矢之的。网友纷纷斥责其抄袭剽窃,更何况本身又是教师。人们也想问:为什么总会发生这类事?如何杜绝此类事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人心、品行、道德、社会和法律等各不同层面。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来解答。但是,我们期待真正的专家,而不是顶着各种头衔,骗人蒙事的外行。

我不专业,好多关于社会和法律层面的我也不懂。通过此事件,只是单纯的有些思考,想说说:

从胡红梅的角度,教育大家

1. 请记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越有名气,就越受人民的监督。不要心存侥幸,总以为别人发现不了。尤其当下,网络信息如此发达,想瞒天过海,太困难了。还是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做人、做学问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回头看看2019年初,演员翟天临的学术不端事件。

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的崇高性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自己弄虚作假,还怎么有资格教书育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族兴旺的根本。身处在教育之中的教师如果品行不正,势必会影响教育的质量。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is country。老师强,教育兴,则国家盛!

3. 毁掉一个人的最快方式就是捧他。捧得越高,摔得越惨。一个人的头衔太多,会被压垮的。要想承载光环,就得具备突出的能力。一个人越是缺少啥、在乎啥,就越伪装成啥。到底是名与利的诱惑,还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真正务实搞专业的人,内心富足,没心思搞那些乱七八糟、外在的虚幻。

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应该意识

1. 冷静客观分析,多些理性思考

胡红梅是我们看到的,那还有多少我们没看到的呢?不止是龙岗区,整个深圳市,广东省甚至是全国多少抄袭剽窃的例子。也许你今天喜欢的某个名人或某位专家,明天就会被曝光其抄袭剽窃行为。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冰山的一角。每当听到或看到国内某电影、某设计,或某文章涉嫌抄袭国外的,我一点都不意外,而且我相信是真的。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确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是公认的。

2. 普遍缺乏的职业感、态度

这个社会很浮躁,名利至上,搞的人心也很浮躁。人们总幻想抄近道,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刻意追求外在的荣耀,谁也不愿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毕竟像张伟丽那样一拳一脚打踢出来的太苦、太慢,猴年马月才能有收获?看看当今演艺圈的个别演员都开始数数了,谁还愿意背台词。难怪近些年的国内电影每况愈下。这就是为何我们总是感叹韩国、印度的电影。今年奥斯卡的“寄生虫”无需多言吧。

3. 对规则的漠视和践踏

规则永远是给普通人制定的,用来规范、约束普通人的。有权、有势、有名的人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回顾最近的孙杨事件吧。破坏规则的后果就是践踏自己,就会遭到遵守规则人们的唾弃。世界各国的人们都遵守着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规则。别人辛辛苦苦花时间、投金钱、做实验、搞研究得到的理论成果,就这样被不遵守规则的我们给“拿来”了,是能力不足,还就是单纯懒惰,只想搭便车坐享其成?

最后

不管怎样,抄袭或剽窃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这种行为无异于偷。佛教持戒讲不偷盗,小偷偷东西被人们鄙视。那偷别人的文字、创意、理论成果等就理所当然吗?本质上都是偷,就是贼。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品质。若连诚信都做不到,那简直太悲哀了。社会在进步,人,怎么反而退步了呢,尤其还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实在是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