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就很容易焦慮,怎樣改變?

jyz111


個人感覺,焦慮不是年齡大了才有的問題,是年輕時候的思維形成習慣的時候沒有意識到“焦慮”,而是將焦慮未來,焦慮凡事不夠好,或者焦慮自己不如人等等狀態等同於“追求上進或是不甘落後……”,以為不滿足現狀是一種進取心的表現。習慣這樣的思維方式後,評價自己的方式就會定位於:不論自己做得再好,每個生命階段,工作,生活,家庭,子女,財務,健康,形體等等,任何方面依然有不如他人的地方,不夠好的地方。在很多人潛意識傳統思維暗示是:老了要認命。一切的不如意就成了命,無法改變的就定格在“焦慮”中。不必這樣對待自己,不管什麼年齡,認識自己,認可自己,承認所有的付出都是最正確的,才是認命。別和自己擰巴。年輕時候多經歷,多見識,不存幻想,腳踏實地。生活不是風花雪月,也不是浮躁浮誇的電視劇情節。看世界,不要看眼前。懷大智,而不是必須大志,小志向從實每一天終將成大志……。用智慧對待生活。成長就是搞懂“何為自己”,學習就是知道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年紀永遠都不是決定問題的要素~



Kelly46919866


年紀大了,就很容易焦慮。不知道您焦慮情緒來自哪個方面,是對身體健康的擔憂還是對自己身無用武之地的焦躁?抑或是來自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果您擔心年齡大了身體不好,可以注意鍛鍊和作息有規律,注意飲食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朋友聊聊天,去公園健健身,人一旦運動起來,焦慮情緒就會減輕許多。如果您是一個閒不住的人,突然間閒下來感覺很失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那麼您就幫助晚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體現自身的價值,或者是參加一些團體活動,為社會做貢獻,散發餘熱,或者是靜下心來學習,一方面自己精神有了寄託,另一面學有所成後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總之,克服焦慮情緒從兩個方面做起:一是運動,運動可以調動起人的積極性,讓人心情愉悅;二是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人有事可做,自然不會胡思亂想了,焦慮情緒也就會減輕啦!


琴聲悠揚258


紅塵中,無論何人何事焦慮,無非患得患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失去的多了,怕再失去,得到的多了,怕握不住。而這所有的得失心,有太多來自外界的參照物,而你,要做的,就是守住你自己,畢竟,誰都不能活著離開這個世界。我靠這兩句話走了很久,分享給大家,“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張德芬《未來的自己》 “不必糾結當下也不必太擔憂未來。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所以我們一直走,天一定會亮。”——村上春樹


八千里路雲和月兒


學會獨處 分散精力 多看書 少八卦 眼睛不好 就下喜馬拉雅 聽書 聽音樂 聽相聲 大大緩解焦慮 方法很多 就看自己願不願意 我有個的朋友一見面就是各種焦慮 傳遞啪啦啪啦的負能量 這些都會更加增大焦慮 要果斷離開這樣的朋友 自救!


Geling521


昨日不可追,明日還未來,活在當下為妙。

1.不要災難化未來。未來沒有想象的那麼壞,雖然不會事事順心。

2.思考自己因為什麼焦慮,明察焦慮根源,並審慎解決辦法,並執行去做。

3.不要對抗“焦慮”,沒有任何人一點點焦慮都沒有,焦慮來了,歡迎它來,焦慮來伴

隨著我們對於未來,對於家人,對於工作的再一次思考的機會。

5.生活的一成不變略顯乏味,給自己找一些愛好。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

6.培養讀書的習慣,書籍裡面是在有太多太多豐富的故事,知識,位置的世界,讓我們內心安寧。


多妞MAMa


年紀大了,你也管不了太多!所以認命了吧!

兒孫自有兒孫福,你也不必超太多心了,不添亂就是最大的愛!所以你要大把時間武裝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

年紀大了,越要清楚己悅、悅人才是最開心的事!

年紀大了,更得學會放下!找幾件消磨時光的差事,讓自己充實起來,心裡把自己裝的滿滿的!


50歲獨行天下


放鬆心情,讀一本好書,喝一杯好茶,運動,音樂旅行




昱雨


退休以後或者年齡大了以後,有些人會出現一些問題:失落感,被忽視感,甚至被拋棄感……,這樣的心理會讓老人情緒低落,不願活動也不願意與人多講話。這需要家人及時伸出援手,尊重,引導,適量的家務活,(但不能把他們當做保姆用),上老年大學,建立一個新的興趣點……等適應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老人自己也要主動調解的情緒。


微爾269


我唯一的焦慮,就是兒子不認真學習[笑哭],其他的倒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也許我的年齡不夠大,但實際上我已經快退休了,因此我覺得這個還是和個人的性格有關係,想得開的,想的通的,自然焦慮感沒這麼強烈,性格急的有焦慮感,也很正常,我認為可以通過學習一些修身養性的東西,來緩解焦慮,比如書法,插花,喝茶等等,覺得這些需要花錢,那就找點 花錢少的,給家人織織毛衣,找幾個花盆種種菜,練練硬筆,和幾個知心好友逛逛街,吐吐槽


忘情slaw


先搞清楚為啥焦慮,

對哪些事情焦慮,

之後,學會放下,淡然;

人生只有兩件事,

自己的事,老天的事。

我們要學會走過看山不是山的階段,

現在應該已經到了看山是山的階段了。

放下,才能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