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沒出過門,6歲女孩卻突然高燒不退要住院!這種病因家長一定要重視

“孩子天天待在家裡,都沒出過門,為什麼還會發燒?”杭州的吳女士(化名)很鬱悶,前段時間,6歲的女兒住在家裡突然發起了高燒。到醫院做了檢查,考慮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照道理,一般的病毒感染,過個三天左右就會慢慢退燒了。可孩子燒了一個星期還沒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孩子高燒不退竟是感染EB病毒

上個月,6歲的玲玲(化名)和爸爸媽媽一直都待在家裡沒出去過,可是好端端的,玲玲突然發燒了。

宅家沒出過門,6歲女孩卻突然高燒不退要住院!這種病因家長一定要重視

那天玲玲的精神狀態還好,但嘴唇比平時紅。吳女士摸了摸孩子的額頭,感覺有點燙手,拿來體溫計一測量,38.3℃。

“我們基本沒出過門,買菜都是網上訂購的,最多就小區裡拿個快遞。孩子也都待在家裡,幾乎連下樓都沒去過,更別說接觸其他人。”吳女士剛開始覺得孩子應該是普通感冒發燒,去發熱門診又怕交叉感染,打算先在家裡觀察一晚。

到了第二天下午,孩子依然高燒不退。

疫情期間遇上孩子發燒,真是令人揪心。吳女士不敢再耽擱,連忙帶著玲玲到家附近的醫院就診。發熱門診的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後,給玲玲做了檢測,檢查結果提示是病毒感染,但測了甲流、乙流都是陰性,也排除了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

醫生說,普通的病毒感染沒有什麼特效藥,一般三天左右就能自愈。如果超過三天還沒退燒,一定要到醫院複診。

接下來的兩天,玲玲的體溫一直在38℃到39℃之間徘徊,吃了退燒藥也不見好。到了第三天晚上,玲玲依然高燒不退。

“我也沒耽誤啊,一早就帶孩子去看醫生了,為什麼就是不退燒呢?”玲玲媽媽很焦急,連夜帶著女兒來到杭州市兒童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

接診醫生髮現玲玲的眼瞼明顯浮腫,頸部兩側的淋巴結很厚,再加上持續五六天高燒不退的症狀,懷疑孩子患的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感染了EB病毒。

隨後,血液檢查結果證實了醫生的初步判斷,更棘手的是,EB病毒感染繼而引發了細菌感染,從而引起肺炎,於是直接開了住院單。

EB病毒感染早期症狀和感冒很像

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俗稱“親吻病”

吳女士很意外,她一直以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從臨床表現看,EB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可以是發燒、鼻塞、咽痛、淋巴結腫大等,因此很容易被混淆。”

幸運的是,入院後經過對症治療,玲玲終於退燒了。

什麼是EB病毒?家長一定要重視!

杭州市兒童醫院邵啟民主任醫師介紹,EB病毒感染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小患者發熱不會超過兩週,少數可達數月之久,很多時候也會表現為扁桃體發炎,部分有白色分泌物或假膜形成,往往容易被誤診為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扁桃體炎而採用抗生素治療。

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俗稱“親吻病”。所以要想防止孩子感染EB病毒,最要緊的是做到:不要隨意嘴對嘴親吻孩子!此外,儘量選擇分餐制,避免幫孩子咀嚼餵食、共用餐具等行為。即便是爸爸媽媽,如果親吻寶寶,最好是額頭、面頰,避開手部、口鼻區域;外出歸來和孩子親近,最好先洗乾淨臉和手。

家長還要教育孩子注意衛生,勤洗手;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或密不透風的室內;及時增添衣物,適當室外活動,保證睡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每天宅在家為什麼還會發燒?

疫情期間人員流動減少,市民減少外出,確實減少了呼吸道傳播疾病的發生率。但是有不少市民也會有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天天宅在家裡還會發燒?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金潔說,發熱的原因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普通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發燒,大約佔了70%。此外,像老慢支、尿路感染、膽道感染、胃腸炎、心肌炎等其他疾病,也會導致發燒症狀。

金潔主任表示,目前正處於季節轉變的時候,溫差比較大,也是病毒感染的好發季。氣溫波動的時候,市民沒有及時添加衣服,容易受涼,病毒就可能乘虛而入。

樓凌雲主任醫師說,對於孩子來說,雖然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但也不是說接觸不到病毒和細菌。而且長時間宅在家裡缺乏運動鍛鍊,也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可能一不小心就會中招。

家長和孩子現階段要注意啥?

疫情逐漸形勢平穩,似乎意味著離孩子開學的日子也不遠了。現階段,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哪些準備?一起聽聽醫生的建議:

1、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作息時間,有些孩子放假期間晚上睡得晚,早上也起得晚,作息規律完全被打亂了,一旦回到上學時候的作息,會非常不適應,所以從現在開始要儘快改變調整過來。

2、放假期間不少孩子在家吃得多,體重噌噌往上漲,有些孩子變成了“小胖墩”。臨近開學,也需要控制飲食,適當減肥,避免出現健康問題。

3、開學前,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及時增減衣服,避免讓孩子受涼生病。最好每天都定期測體溫,發現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4、最重要的還是要強調健康防護的意識,不能放鬆警惕。因為如果到學校上課,同學在一起學習,教室裡人員相對密集,在這樣的環境下更需加強防護意識,平時要多和孩子灌輸勤洗手、戴口罩、多開窗通風等相關的防護知識,千萬不能麻痺大意。

信息來源|中國青年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