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說真的,國產劇從不讓人失望的一點,就在於它總是讓人失望。尤其是今年的兩部“開年大劇”《安家》和《完美關係》。

和往常一樣,《安家》和《完美關係》這兩部劇都走的是“高期望、低評分”路線,開播沒幾天評分就分別掉到6.1分和3.9分。它們的出現,讓從事地產銷售和公關的公司人紛紛在社交平臺三連發言——“我不是”“我沒有”“你胡說”。

“本來疫情在家沒事幹,對這兩部劇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正好自己也是業內人士,想著還能學習學習。看了幾集之後實在是追不下去了,什麼霸道總裁、傻白甜、三角戀、婚外情全來了。這些跟行業毫無關係,簡直侮辱我的智商。”追劇十級小能手小楓告訴DT君。

這麼多年了,國產職場劇怎麼還是難逃被群嘲的結局?當大家都在吐槽國產職場劇時,到底都在罵些什麼?我們用數據來研究一下這些問題。

1

又臭又長的國產職場劇

說到優秀職場劇,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最佳。它或許是《實習醫生格蕾》,是《Legal High》,也可能是《迷霧》。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結構緊湊、敘事簡潔、值得思考。這些佳作通常能夠在短短几分鐘裡,迅速地吸引我們。

反觀國產劇,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長長長。我們採集了豆瓣上標籤帶有“職場”的總共233部電視劇,作品來源於中日韓等國家。其中國產職場劇的平均集數最長,達36.3集,這個長度大約是韓國的2倍,日本的4倍。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但事實證明,集數和質量並非正相關。在所有職場劇中,豆瓣評分達到9分的職場劇均不超過20集。

排名第一的律政美劇《傲骨之戰 第二季》(9.4分),僅用13集就描繪出四位性格迥異的女性笑傲職場的故事。日本的《半澤直樹》和《重版出來!》只用了10集,分別講述了日本銀行業的復仇故事和職場小白的漫畫事業奮鬥史。它們的評分同樣高達9.2分。

反觀動輒五六十集國產職場劇,總共72部作品裡,只有2011年播出的《你是我的幸福》(28集)達到了8.4分,其餘無一超過8分。

長不是問題,但又臭又長就不對了。比如日本NHK電視臺剛剛放完的《阿政》,集數達到150集,但這部描寫日本威士忌教父竹鶴政孝的晨間劇,仍然擁有7.4分的上佳表現。反觀國產職場劇,6分的平均水平在1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墊底。

合著中國觀眾花了最多的時間,忍受了最多的植入和貼片廣告,結果看的是墊底水平的本土劇集?怪不得知乎上有網友怒評《完美關係》——“都2020年了,這個一脈相承的傻白甜人設還在挑戰觀眾智商。”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天天被爛劇包圍的我們又一次發出了一聲浩嘆——為什麼國產職場劇總是讓人失望呢?

2

國產職場劇的三大槽點

在這裡,我們仍然以今年的兩部開年大劇——《安家》和《完美關係》為典型,找到如今國產劇集的三大命門。

第一,觀感不好。只要是與青春、職場等年輕關鍵詞搭邊的國產劇,總是逃不過流量二字。於是,控評就是國產劇給普通路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我們分別採集了兩部作品的前500條熱門評論。結果顯示,《安家》的熱評幾乎集中在1星和2星,而《完美關係》兩極分化比較嚴重,1星和5星齊頭並進。

這背後的問題,也無需我們過多討論了。

第二,劇本問題。目之所及,現在的劇本總向低齡、幼稚的方向跑偏。比如《完美關係》從開頭就延續了霸道總裁、傻白甜的人設,走著“男女主攜手共渡難關收穫愛情”的陳舊套路,用“拿著甲方爸爸的錢,給乙方做事”的聖母情節來收割大家的智商。

公共關係諮詢公司萬博宣偉中國區董事長劉希平在接受新浪時尚採訪時就表示,該劇對公關行業和公關人的呈現完全是誤導的。“這個劇把我們公關人塑造得很霸道、自以為是,把我們所做的事情都變成了八卦、名人緋聞、富二代逃逸。完全沒有正面的案例。”

《安家》則是從第四集開始,就和房產中介沒有什麼關係了。原生家庭問題、三角戀、婚外情成了故事主線,好好的職場故事,又走到了情感劇、瑪麗蘇劇的泥沼中去。

而在《安家》的翻拍原型、日本職場劇《賣房子的女人》中,北川景子飾演的房屋中介在面對各種看似刁難的問題時,雖然瞪著眼睛,但她一直在為客戶解決問題。包括廁所門把手的乾溼解決方案、讓客戶賣房再買房等操作,都讓彈幕刷屏666。

當然,劇情槽點滿滿的背後,也許是導演和編劇出了問題。

最近熱播的《完美關係》和《安家》,再加上之前的《創業時代》,都出自導演安建之手。著名編劇六六也在《心術》、《蝸居》後,在《安家》上慘遭滑鐵盧。

編劇缺乏對專業知識或是職場經驗的瞭解,憑藉一己之力橫跨好幾個職業,那劇本大概率浮於表面。導演水平或態度不夠,那麼服裝、語言等等細節也大多經不起推敲。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第三,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這我們也需要從劇本不夠優秀導致演員無從釋放能量,以及演員本身業務能力就不夠突出這兩方面來分析。

首先,由於劇本所限,國產劇的人物形象總是單調乏味。《聲屏世界》刊登的一篇論文曾對熱門女性職場劇中的女主角色做了梳理。論文發現,除了1990年的《渴望》,熱門職場劇中的女主角色大多是長相優越、高學歷的企業高管,輕輕鬆鬆就能馳騁職場。她們的性格不是獨立自強就是溫和善良,動輒迷倒好幾位職場精英。甚至連服裝、髮型妝容都十分類似。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圖片來源:《近三年來以職場女性角色為主的國產電視劇研究》杜恬)

我們在《外科風雲》裡看到梳著油頭、披著白大褂的霸總靳東談戀愛時,也難免懷念《非正常死亡》裡邋遢、易怒卻敬業的中堂系醫生。

其次,演員業務能力不到位也是個問題。具體來看大家的差評,“劇情”“演技”是共同的問題。《完美關係》中,一向和大導演合作,在電影中演技得到過蓋章的主演黃軒被歸入“油膩”的隊伍,虎撲女神佟麗婭也被指在劇中太尷尬,氣質被配角陳數、高露吊打——可惜,神顏也救不了鴨鴨。

《安家》當中,曾被譽為演技教科書的孫儷,被指出擺脫不了“娘娘”的人設,男主羅晉更是演技浮誇。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事實上,《安家》和《完美關係》本身握著一手好牌。全民被動宅家的情況下,觀眾就差在電視機前疊羅漢解悶;房產中介和公關兩個職業,本身就自帶觀眾的好奇;實力派演員出演、知名原作打底。

但它們的口碑最終還是撲街了。

3

為什麼這麼爛還要拍?因為還是有人買單

說白了,如今國產職場劇大多是披著職場的外衣,談著瑪麗蘇戀愛的言情偶像劇。但問題在於,仍然有數目可觀的粉絲願意為這些劇集買單。

藝恩數據顯示,即便質量逐年下滑,但近5年每年播放量最高的20部劇中,都市和愛情類電視劇的表現都是數一數二的。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商人的本質是逐利,影視行業自然也不例外。當都市、愛情劇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投資方、出品方也將更多的寶壓在了這些劇上。尤其是2016年,《歡樂頌》《親愛的翻譯官》爆紅後,2017年的職場劇數量瞬間翻了一倍多。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數據顯示,近三年國產劇主要類型中,只有都市劇作品數量始終保持較高的增速,相比2017年,其佔比翻了三倍有餘。此外,愛情劇作品數量在2018年實現了180%的增速,也就此成為第一大電視劇類目。

編劇無常識,演員無演技,誰該為國產職場爛劇背鍋?

當然,好看的數據背後還有流量明星們的加持。如今國產職場劇的卡司搭配,通常是流量明星和“實力派”的排列組合。戚薇、黃軒、楊冪、楊穎、黃子韜這些名字都能夠為製作方和出品方帶來好看的數字。

業內人士透露,“都市劇目前是性價比最高的電視劇之一,既不用特效,服化道也沒有那麼講究,成本相對古裝、奇幻類要少得多,加上冷門行業比較容易有話題,反而容易出爆款,大家自然就一窩蜂地去拍了。”

對於製作方來說,這就跟賭博一樣,批量式生產,只要出現一個爆款就賺了。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目前的《安家》《完美關係》和《我在北京等你》,2020還有《你好檢察官》《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決勝法庭》《暴風眼》等等十幾部待播的職場劇,遍及12個行業。

你們期待嗎?反正我不期待。


作 者 | 仙 貝

編 輯 | 阿 米、小 唐

設 計 | 鄒 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