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時代,我們需要“留白”

讀書筆記: 感知時代,我們需要“留白”

2020,這個春節比往常來得更長了些,大概是無數人過得最長的“假期”了。自武漢封城開始,這場疫情災難帶給我們的情緒也在發生變化,害怕,恐慌,小心,感動,鼓勵,放心,自豪。這些情緒在變化,你感知到了嗎?感知到是什麼因素讓國人從害怕邁向了自豪?是內心擠走了害怕與恐慌,“留白”的內心多了一份淡定;更是祖國的強大、國人的堅韌和我們齊心協力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

由於這個病毒的強傳染性,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全國各地紛紛號召大家在家隔離,中國給自己強制按下了“暫停鍵”。不可否認,這場災難帶來的傷害磨練了武漢這座城市和全國各地應對重大災情的能力。但真正最有意義的是,這場災難讓每個人都可以在時間上“留白”一陣,在空間上“留白”一片,讓我們可以很從容地反思。

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再大的困難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序地組織,精準施策,只要我們利用這個留白空擋,不停地修正和反思,後面的路就會走得更穩更紮實。全中國14億人宅在家的這段時間,這種鮮少的“留白”“獨處”讓不少人真正靜了下來,思考這場“戰疫”對個人、家庭、所在組織或國家是否有意義。

“留白”也是一種藝術。在西方國家盛行一個叫“Gap Year”的概念,意為“留白”的間隔年、空檔年。在巴厘島,他們的新年叫做寂息節。氣候惡劣,耕地狹窄貧瘠,土壤鹽化嚴重,水資源極度匱乏的以色列,除了農業技術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土地在第七年就不種植,休整一年,土地輪番休整。“留白”不僅沒有浪費,反而讓以色列成為一個世界農業相當發達的出口國。歐美國家青年在畢業之後、工作之前會做一次長長的旅行,以“留白”方式體驗以往不同的生活,找到一個和自己相處的機會,去不斷完善自己,豐富內心,從而讓自己更有力量,更能擔當,“留白”是我們通往強大的通道。

有留白時間和留白空間,我們才可能靜下來思考,才會多了一雙眼睛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沒有了人際應酬的干擾,我們可以清空積壓多時的未讀書單;城市和國家慢了下來,我們意外發現了很多之前沒有機會暴露的問題。

每一個家庭也需要留白,平時大家各自忙碌工作和學習,通過家庭旅行或全家人獨處,通過陪伴或共同學習將時間還予家人,把以往迎來送往的熱忱,轉移至家人身上,你會意外地發現,自己竟忽略了他們那麼久,你更會警醒自己,要珍惜餘生陪伴家人的時光。

一個偉大的民族,往往是從苦難中涅槃而生的,但多難並不一定能興邦,多難痛苦之後“留白”給予我們的的剔骨成長和反思行動,才是一個國家真正走向繁榮富強的推力。中華民族在每一次磨難中都會完成一場蛻變,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談到: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一個真正強大的人,勢必是懂得“自洽”的人,學會獨處,才能沉澱人生。

2020.3.7劉宜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