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昨天,小編刷知乎的時候,被推薦了這麼一個話題:豆瓣上最值得加入的小組有哪些?乍一看,這個問題很平常,回答不多,只有42個。


但是我點進去看了一下回答時間,發現從2013年1月份到前兩天,每年都有人回答這個問題。一時間,我不知道該誇知乎推薦做得好,還是豆瓣活得老。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我之前豆瓣刷得不多,平時就看看評分,標記下看過的東西,對我而言,豆瓣只是個工具。直到刷到這個知乎問題,我決定去研究下豆瓣小組,於是網癮少年停不下來了…


1


有趣的豆瓣小組


豆瓣小組千千萬,稀奇古怪的佔一大半…光我覺得有意思的就有這麼多。


(1)槓起整個地球


這個小組的宗旨就是槓,什麼都槓。一直蟄伏在組裡的成員是為了把自己培養成活體ETC,新進組的人是為了漲漲見識,畢竟天天槓,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


每個來這裡發帖的人,都是抱著求槓的目的,而這個願望大多都能得到滿足。


比如說,有人發了一長段話進來求槓,最讚的回覆是“你發這麼多字,我都不想看,怎麼槓?”,不得不說,這個槓法真窩火。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還有人假意傳授兩性聊天技巧,實則騙大家槓,有人直接拆穿:我自己會單身不用教,不要太無情。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2)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是一個極其難進,被拒概率高達98%,卻依然有人想進的小組。不為別的,為的就是能和43萬人一起評論個哈哈哈哈哈。


分為搞笑動圖、原創、搬運三部分,隨便逛哪部分都讓新媒體人素材up up 。


隨便舉個例子,我的潮和媽媽的潮,不在一個頻道上。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還有人非要調查出微信聊天一共可以發多少個“哈哈哈”,於是拉著好友一起做實驗,場景就是兩個人對著發哈哈哈哈,都哈累了,認不出“哈”這個字了,最終確定的是,微信對話框能發5461個“哈”。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評論區除了哈哈哈哈之外,還有很多好奇寶寶想驗證這個數字是否準確,然後一場十分漫長的行為藝術開始了。


他們又補充了這些數據:

朋友圈最多可以發2000個哈;

QQ最多可以發4500個哈;

豆瓣最多可以回覆5000個哈…


我太服氣了!有空的朋友可以去驗證下,反正小編是還沒發完就瞎了。


(3)史上最沉默小組


這個名字就代表了小組的內涵,管理員最大的職責就是,不讓任何帖子出現在這個小組。


組員最大的樂趣就是跟管理員比拼手速,發了刪,刪了再發,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這個乾淨的頁面,什麼都沒有。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偶爾有漏網之魚,管理員刪帖刪慢了,就會有人截圖留念,開心的像過年。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4)醜東西保護協會


剛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隱隱約約覺得有被冒犯到,還好自己申請進組的時候被拒絕了hhh :)


所有醜東西在這裡都能得到安慰,小組簡介是這麼說的:醜東西們聚集在一起,快樂歡愉,不用在乎別人的目光。


有個奇珍異獸區,專門曬那些長相非凡的動物,誰路過不誇一句萌得好獨特啊。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戴頭盔的貓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像憨憨反派的狗


(5)村通網——網絡黑話指南小組


如果你跟小編一樣,經常對一些縮寫或者網絡用語一臉懵逼,那麼相信我,這個小組非常適合你用來漲姿勢。


縮寫、考古梗、玩轉App、飯圈,四個基本上能覆蓋到很多人的知識盲區了。這個組還愛自稱老年大學,很形象了。


看精華帖,有人科普拼音縮寫大全,講述奧利給大叔背後的故事,甚至是解釋表情包的來源,每天都能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最搞笑的是,管理員發帖問大家:怎麼同意入組申請,老年人上網實錘了。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6)矯情文字品鑑小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武漢是個小笨蛋,它現在生病了;哥哥太乾淨了,娛樂圈配不上他;你喜歡大海,我愛過你…


這個小組就是專門收集這些矯情的句子,並旗幟鮮明地表達反對,也叫“反矯情”。


App矯情、網頁版矯情、書裡矯情、還有朋友圈矯情,從追星用語、公眾號文章到廣告文案,他們都一一品鑑。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每次看完都不禁感慨,這些讓人抓耳撓腮的文字都是誰想出來的,這就是文學嗎,愛了愛了…


講真,每個運營,都能從中看到經典的反面教材,明白說人話的重要意義。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2


為什麼豆瓣小組經久不衰


如果你對去年火的一塌糊塗的“清華誇誇群”還有印象,其實豆瓣早在2014年就有類似作用的“相互表揚小組”,大家聚集在一起溜鬚拍馬、相互誇獎。


還有一些特別出名的吃喝玩樂小組、租房小組、鵝組等等,玩不玩豆瓣的都知道。並且不定期還會有一些豆瓣小組火到其他平臺上,出圈率還是挺高的。


我們都知道社區很難做都,貼吧當年那麼火,現在已經一片惋惜了,而豆瓣為何還能保持活力呢?


(1)豆瓣小組積澱深厚,有舊有新


豆瓣小組歷時多年,不僅留下了很多用戶ugc內容,更是留下了很多小組管理員,這些管理者大多都盡心盡責,陪伴豆瓣了很多年,可以約束整個組的調性。


管理員有積澱,小組也非常有積澱。不誇張地說,什麼小組都有人建,涵蓋各個圈層,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獨特小癖好,這裡都能有歸屬感。


衣食住行、娛樂交友等等都有,這麼多年過去了,該建的組都建好了,組規、包括內容沉澱,早就做好了。


最新的追劇群,也特別活躍,有新有舊,這是豆瓣小組能持續散發魅力的原因所在。


(2)官方引導運營


點到豆瓣App小組這個tag,會發現官方引流入口,分別是“新組速報”、“小組是個追劇的好地方”、“不怕找不到同類”,不僅給予新小組流量扶持,還兼顧了大部分人的社區需求。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流量非常大的搜索框也照顧到了,熱門書影音之下就是“熱搜小組”,首頁話題推薦裡,有時候也有豆瓣小組,官方廣告位給的一點也不含糊。


我在豆瓣小組被人槓死了…


(3)豆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書影音這些東西的評分比較在乎的,基本上都會用豆瓣,豆瓣在這方面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因此,只要豆瓣不倒,豆瓣小組作為親兒子,就永遠有出頭之日。興趣社區難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除了興趣,什麼都沒有,用戶厭倦了就走了。而豆瓣小組作為豆瓣的附屬功能板塊,不存在這個致命問題。


不過,很多人對於豆瓣小組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有人說矯情刻薄愛撕逼,也有人說這是哆啦A夢的口袋,離不了。


我覺得之前有個詞挺合適的,“混亂善良”,混亂是說這裡太雜了,什麼內容都有,什麼人都有,什麼價值觀都有,善良是說,觀察很多小組下來,發現雖然差異大,但很包容。


興趣社區越來越少了,官方痕跡越來越明顯,私心希望豆瓣小組這樣的完全用戶管理平臺可以留久一點,再留久一點。


以上,大家週末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