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近日,江浙沪先后出台了小升初入学新政。新政严格规定,民办超出报名人数100%摇号,

不准以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面试来选择学生,公民同招,全部阳光分班。禁止以任何名义按学生成绩分班。

这个新政并没有太多出乎大众预料的地方,基本就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民办学校掐尖招生,平衡各学校之间的生源,尽可能做到教育资源均衡。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新政已经落地,家长们也只能按照新政的有关规定,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在择校的问题上,家长必须首先注意这个原则,就是先考虑中考录取方式。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功利点说,择校的目的长期是为了高考,短期是为了中考能上一个好的重点高中。那么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学生将来中考的录取方式。

对于现在小升初的学生来说,中考无非是三种录取方式,名额分配占到50%以上,自招占15%左右,裸考的录取率为20%-35%,各地稍有差异,但大致比例不会相差太多。

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学生选择何种录取方式,这个决定极其重要,基本决定了孩子初中的择校方向和学习重点。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l 选择自招录取模式

选择这个录取模式的学生,必然是小学阶段的优等生。或者说家长非常有信心可以在初中阶段实现大幅度逆袭的学生。

重点高中自招录取方式只有15%左右的名额,且是全市学生之间的竞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自招的内容远超普通教学大纲,正常的公办学校教学并不会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点的输入只能是民办学校的教学,课外补习机构,或者家长亲自辅导。

选择自招的学生,择校最好选择民办学校,至少也要选择课外补习机构。这个选择的缺点是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非常大,对天赋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

优点也很明显,可以挑战顶级的重点高中,且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其他学生,对高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l 选择名额分配录取方式

名额分配的指标是直接到校,选择这类录取方式的学生,在中考是和本校同学竞争。比拼的方式就是裸考成绩。更直接的说法,就是比拼基础的扎实,考试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选择名额分配,基本上已经放弃了自招。对于任何超纲的内容基本上都不再涉及,对基础的重视程度极高。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这类的学生选择民办学校并无太大价值,某种意义上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民办学校的教学是以自招内容作为标准,这类的超纲知识在中考正常裸考中并不涉及。

选择名额分配的好处在于无需分心,只要基础足够扎实,能够保证在学校中居于年级前列,在中考中必然就能被不错的重点高中录取。

当然也有缺点,一个是顶级的委属学校不参加名额分配,学生和这类学校无缘。另一个是名额分配的重点高中是抽签决定的,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此外,由于只重基础,高中的学习压力相对会更大一点。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l 裸考的选择

选择这种录取方式是最为纠结的。主要是两类学生,一类是仅次于顶尖学生的一流学生。这类学生拼自招没有太大的把握,而名额分配的重点高中又有相当高的随机性,无法选择自己最中意的重点高中。

另一类是排名比较尴尬,无法确定可以排到年级前列。只能怪通过裸考来争取自己的理想学校。

前者大概率也会参加自招,和选择自招录取方式的学生一样,最好能够选择民办初中,至少也需要去课外补习机构加餐。

至于后一种学生,非常不建议选择民办学校。这类学生无论是能力还是精力都无法兼顾自招和裸考,即使勉强参加自招,大概率属于分母,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无论是新政之前还是之后,小升初择校的原则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以前因为名额分配的比例较低,中考基本只有自招或者裸考这两种方式。

想自招的去民办学校或者公办的理科班。选择裸考则去公办学校。而现在新政民办学校100%摇号,即使选择民办也存在一个运气的问题,并不一定会被录取。

但无论如何,录取方式没有改变,选择的原则也不会改变。简单说,不想博自招的,读民办学校的意义并不太大,尤其是那些学习效率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


小升初择校,无论选择民办还是公办,都必须考虑这个原则才能决定

清楚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在中考选择的录取方式是什么?并在整个初中坚定不移地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大概率最后会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