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基于中小型教育机构的6点理性判断

在全面停课、资金紧张、流量获取困难的大环境下,“在线课程”呈轰炸之势,做的焦虑,不做的更焦虑。​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机构,被大机构带着节奏走,从而盲目的转入线上,用公益的旗号免费送线上课。但是同样的方式,不同的机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普遍的规律。

所以:

机构在推行线上课之前,看下自己是否有一定的师资储备。大部分机构,特别是中小型机构平日里的老师储备只能应对一般的线下招生及教学活动,优秀老师的数量就成了大问题。

新东方、学而思等头部机构的线上课能成功,很大原因就取决于其成熟的师资培训体系,教师通过快速培训便可以上岗。

其次:

线上课推行之前,也需要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标准化的教研,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每节课的平均质量,进而让每位孩子和家长都能得到均衡化的体验。

线上课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包括课前维护、课堂授课和课后关怀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再则:

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服务流程。线上课堂的最大缺陷是,师生不能面对面近距离的沟通教学,如何让孩子对老师产生粘性,让家长对机构认可非常重要,这期间需要机构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服务流程,对所有环节进行有效把控。

总而言之:

诚然线上课吸引更多的人的关注,但家长的教育消费越来越理性。先不说优质讲师或内容本就是稀缺的,单就这趋势看,小打小闹的追热点,很快就尘归尘土归土,因为线上和线下谁也取代不了谁,而教学和服务才是机构的立足之本。


另一方面:

很多的校长的朋友圈,被五花八门的在线创业营课程刷屏。别管是培训机构,咨询公司,商学院,投资机构,一夜之间全部扎堆到线上了。

说实话,校长们已经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听课?更别说有些课听下来,云里雾里,都是正确的废话。

听了所有的成功学,却依旧管理不好自己的校区。没有后续深度落地性服务跟进支撑的培训分享都是耍流氓,都是割韭菜。

1.对于机构,校长都不能脱离业务。给业务打样,圈定标准,制定规则,把握节奏,教学相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共同复盘。

2.合理管理预期和耐心。校长不能用自己的能力来预期团队解决问题的结果(包括节奏)。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能力带来不同的结果。

3.团队的执行力取决于领导的领导力。团队不给力,就是校长自己的问题,别给自己找借口,要么你没找对人,要么你没给时间,要么你“才未配位”贪念作祟。

总结:至于绝境,当你遇到时,若悲观面对,那你就会死定了。若拼命抗争,胜利就会有希望。

“走出绝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落背上的泥土,那么本来埋葬你的泥土便可成为自救的台阶。”


疫情之下,基于中小型教育机构的6点理性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