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導語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個有追求效率的領導人,做出了很多的創舉,但是秦始皇卻沒有將人民的希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最終導致了王朝的早衰,一生浩浩蕩蕩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尋找長生不老藥——徐福的謊言

當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東遊,先後去了雲夢、九凝山等地,接著還去看了錢塘江的波濤,回程時經過吳,沿著海岸來到琅琊。

在琅琊的有一天晚上,秦始皇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和海神交戰,海神的模樣完全和人一樣,醒來後,夢中的景象在腦海中遲遲盤旋不去,秦始皇知道自己之所以會做這樣的孟夢,完全就是徐福的一番話。

當年徐福建議秦始皇蓬萊仙藥其實可以拿到,但是海上經常有大鮫阻擋,因此很難到達那座仙山,希望秦始皇能派上射箭高手一同前往,如遇到大鮫可以用剪射死它。

九年前,齊人徐福上書秦始皇說海上有三座山,分別是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山都住著仙人,徐福請求秦始皇允許他齋戒,然後帶上男童童女去訪仙,秦始皇當然是答應他了,派他帶領童男童女去海上尋找仙人,目的就是去求取長生不老之藥。

尋找了很多年,始終沒有找到仙藥,原來是海上有大鮫阻撓,秦始皇一直深信徐福的話,因此做了這樣的怪夢,秦始皇想知道這個夢到底有什麼寓意,於是找來了占夢師。

占夢師告訴他海神以魚龍作為替身,是見不到的,平時的祈禱都很虔誠,想不到會有這樣的惡神來作怪,應當把它除掉,除掉之後好神就自然到來。

秦始皇下令出海的人必須帶著大型的漁具,而他自己則隨身攜帶弓箭,準備射殺大鮫,從琅琊北到榮成山都沒有遇見大鮫,直到航行到罘才發現一條,最後將其射殺。

尋找長生不老藥儘管大費周章,秦始皇卻始終沒有懷疑過徐福,事實上,徐福說海上有大鮫阻擋航道,其實就是一派胡言,多年以來徐福花費了秦始皇大量的錢財,但是尋找無果,生怕受到秦始皇的重罰,所以才編出這樣的謊言。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皇帝兩個字的由來

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派徐福尋找仙藥的那一年,他登上泰山,立下石碑,在碑上寫了:皇帝登基,制定昌明法令,臣下整治政事。二十六年,統一天下,沒有不臣服的。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君主自稱皇帝,但秦始皇是個例外,不僅如此,他也是第一個為自己的王朝向未來預定千秋萬世的君主,因此自稱為始皇帝。

秦始皇十三歲即位,當時的周王朝早已名存實亡,徒有一具空殼,而天下分裂成了秦、齊、韓、趙、魏、楚和燕七國,七國連年交相征戰,民眾苦不堪言,在這七個諸侯國當中,以秦國的實力最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了其他六國,完成統一大業,當年臣子們建議他用“泰秦”來稱呼自己,但秦始皇認為自己是何等君主,僅僅用皇子是不夠的,不如把五帝的“帝”和“皇”一起使用,合成就是“皇帝”,因此皇帝二字的由來就是秦始皇創造的。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秦始皇的五個第一

秦始皇覺得自己無比的尊貴,關於自己的一切都要“豪”,這不是說說而已,因為秦始皇有自己的豐功偉績,就拿他在所有君王中名列第一的五個第一,就是最好的證明。

  1. 他是第一個實施郡縣制的君主,也就是將全國分成三十六個郡,然後在郡下設縣,這樣可以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統治。
  2. 他是第一個大力修驛道和通溝渠的君主,中央的政令若想迅速下達到各地方,就得依賴這樣方便的交通,因此修築大馬路和運河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還設立了驛站制度。
  3. 他是第一個實現“車同軌”和“書同文”的君主,所有的車輛必須統一寬度,就能在全國暢行無阻,全國的文字都是統一字體,就不會出現看不懂彼此書信的情況。
  4. 他是第一個統一貨幣的君主,從前六國使用的貝、玉等貨幣都禁止再次流通,統一使用秦國製造的“金、”“銅”兩種貨幣。
  5. 他還是第一個統一度量衡的君主,因為很多地方使用的長度和重量的測量單位不同,也就是沒有一致的標準,因此秦始皇做了長度和重量單位的統一標準。

這五個第一足以讓任何一個人無比自豪和驕傲,更何況他是秦始皇,他做到的這五個第一其實就是文明的發展史,有了這樣的改變才讓今天我們更方便、更有秩序。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衝下萬丈深淵的秦國

然而秦始皇只看到了自己的聰明和氣魄,卻沒看到自己的冷酷和豪奢,自從秦朝建立以來,秦始皇的許多作為雖然都有前瞻性,但是他由於不善待人民,惹出的民怨在所有的君主中也被排在第一位。

秦始皇深信“五德始終”的說法,五德就是金木水火土,沒一德到了特定時間就會衰落,另一德就取而代之,他也始終相信秦國之所以能夠興旺,那是因為秦國出在“水德”。

秦始皇採取嚴刑峻法,管理老百姓也非常的嚴苛,只要不遵從他的意願,老百姓不僅自身有罪,也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

當年秦始皇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起來,鑄成十二個銅人,放在宮中,把全國十二萬戶的富人從各地遷到首都咸陽,他認為這樣不僅便於管束,還利於首都繁榮,其實他不知道富人就像是大老闆,沒有了老闆就有很多人面臨失業,這個問題貌似很嚴重。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每年徵調四十萬民夫,凡事飢寒勞累而死的人直接埋入長城之下,修建阿房宮和陵墓,動用了七十萬名受刑人,修建完之後全部被活埋於墓道中。

另外他聽從了丞相李斯的建議,燒燬了以往的史書和諸子百家的鉅作,只留下醫藥、種植和卜筮一類的書,又因為文學方術士批評他,他便把四百六十名文學術活埋於咸陽城,也就是所謂的“焚書坑儒”。

此時的秦國看似風風光光,其實已經是將近崩潰,在秦始皇的駕馭下,秦朝就像一輛狂奔的馬車,看似跑的很快,其實已經在衝下萬丈深淵。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秦始皇生前名聲顯赫,死後腥臭無比

“死”對於任何人都是必須面對的,也是逃不過的,秦始皇也不另外,自認為功績超過三皇五帝的他即使一次又一次的被騙,但仍然渴望能吃到長生不老藥。

公元前210年,在他第五次出巡東遊的途中,秦始皇射殺了一條大魚,他以為這樣就可以除掉了作祟的惡神,招來好運,當巡游到平原津時秦始皇病倒了。

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此時他生平最討厭的死字離他越來越近,最後也還是躲不過這個死字的追捕,最終病死在沙丘。

秦始皇死時留下了詔書,交代了大兒子扶蘇回來給自己處理喪事,然後葬在咸陽城,大概意思也就是讓扶蘇回來繼任。

但是這封詔書被二兒子胡亥和權臣李斯、趙高等人截下,然後偷偷改成胡亥接下帝位,扶蘇和蒙恬兩人被賜死。

為了避免恐慌,胡亥和李斯、趙高等人隱瞞了秦始皇駕崩的消息,以致秦始皇的遺體在車裡都腐爛到發臭,最後他們只能用鮑魚來掩蓋氣味,胡亥直到返回咸陽城後才把秦始皇葬在驪山的陵墓,然後繼任為秦朝的二世皇帝。

用“生前名聲顯赫,死後腥臭無比”來說秦始皇再好不過。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揭竿起義

胡亥謀殺哥哥,當上了皇帝,然而他的皇帝夢也只有短短三年,之後就被趙高逼迫自殺了。

繼任的子嬰在位時間更短,還好他死前誅殺了趙高。

前前後後維持了十五年的秦朝,就像一棟大房子一樣出現了嚴重的縫裂。

公元前207年,名叫陳勝和吳廣的兩個平凡的農夫,率領了幾百號人起義,由於沒有武器,他們就砍削木頭當做武器,沒有旗幟,他們就舉起竹竿當做軍旗,走出了反秦第一步,雖然最後陳勝和吳廣都被殺,但此時也是秦朝走向滅亡的第一步。

名聲顯赫的秦始皇,最後卻死的腥臭無比

結束語

秦始皇絕對是個追求治國效率的領導人,而且這個過程中,還做出了很多的創意之舉,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更成功才對!

問題是秦始皇所追求的效率不是用來服務人民的,而是用來服務自己的王朝,甚至僅僅是服務自己,重要的是他沒有把人民放在心上,而是將人民當做自己達到目的的工具,因此在征戰和修建中犧牲了太多的生命,但他一直都覺得無所謂,百姓的忍無可忍,造就了最後的反抗。

最重要的是他混亂的王朝下,二兒子為了當上皇帝,不僅不惜殺死自己的哥哥,還做出沒有及時下葬秦始皇屍體,導致腐爛發臭,絕對是傷天害理之事。

還是那句話,秦始皇的一生“生前名聲顯赫,死後腥臭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