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刻笔

疫情的原因待在家里两个月了,整理以前的书籍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几张三十多年前油墨印刷的考试试卷,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却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一段回忆。

本人1986年参加教育工作,学校考虑我大专毕业,特意让我当班主任,我下决心要努力工作,争取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期中考试前夕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我加班加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决定提前模拟考试一次,看一看学生们到底复习得怎么样了。于是我找到校长说想提前出一套试题让学校帮忙印出来。校长说教务处有钢板和油墨,你自己弄吧,我兴冲冲跑到教务处准备自己印刷卷子,当看到那一套印刷的工具时我一时傻了眼,不知道怎么弄,于是在下班后我一个人待在教务处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的印刷工作。

记忆中的小刻笔

当时的印刷工具有铁笔、蜡纸、刻字钢板、油墨和手推印刷机。印刷的第一步就是在蜡纸上刻字,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活还是一个体力活,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用力太小印出来的字体不清,用力太大容易漏墨,印出来的试卷上面会留下一个个黑点。为了让印刷出来的试卷有美感,还要学会排版,对字体还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当时哪位老师能写一手好字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刻字、排版、忙活了两个小时,弄得我满头大汗,手、脸和衣服上油迹斑斑终于可以开印了,把刻好的蜡纸固定在印刷机上,油滚蘸好油墨,小心翼翼地一推一拉,取出第一张试卷,顿时感到心灰意冷,试卷上也是油迹斑斑,虽然能看清试题,却字体丑陋、排版凌乱不堪,完全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一气之下把蜡纸取下来重新刻字重新印刷,记得那一晚我忙活到了下半夜最终印出来第二天要用的试卷。

虽然第一次自己印刷试卷效果十分不理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却渐渐喜欢上了刻字印刷。由于经常帮老师刻字,手指慢慢磨出了厚厚的茧,看到老师们拿到试卷时的笑脸,我心里比他们还要开心。

记忆中的小刻笔

再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购买了铅字印刷机,配备了专门的打字员,手工刻字印刷机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再后来到了九十年代,电脑开始在学校普及,电脑印刷机更方便更快捷。到了两千年左右,个人笔记本电脑普及运用,每个老师都能自己出试卷,可以通过复制粘贴修改试卷,印制出的试卷更加精美,更加快捷,暂时不用的资料还可以保存在电脑里下载到U盘里,上传到云端里。为了熟练运用先进的印刷机器,我专门学习五笔打字,敲打键盘、记忆字根,四十多岁的我在学校第一个学会了五笔打字。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印刷工具的更新换代这一个方面,八十年代,教室里除了黑板和粉笔什么设备也没有,就纯粹的老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台下听,一个走神,可能就错过了知识。现在学校渐渐引入多媒体设备,各种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渐渐地,使用更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或者教学模式就流行了起来。

记忆中的小刻笔

活到老就要学到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会有更为先进的教育设施出现,我始终认为,加强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