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作是在“五七干校”学习吧

就当作是在“五七干校”学习吧

京国别离为浪淘。咸宁水阔楚天遥。西凉波映甘棠阁,南浦烟横汀泗桥。

画里云层青叆叇,望中山影碧岩晓。荒唐最是长江汛,百万资财湖底抛。

——刘炳森《暑中忆向阳湖》

2005年2月15日中国著名书画家刘炳森逝世。刘炳森为上海新华字模厂书写了“现代汉字隶书”的字模范本,今天我们电脑里的隶书字体用的就是这套字模范本。比起这个范本更有名的是许多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邀刘炳森题写匾额。湖北咸宁“向阳湖文化碑林”以及向阳湖文化研究会等都是刘炳森题写的匾额。他还作有一首《暑中忆向阳湖》,讲的也是在向阳湖“五七干校”的经历。

就当作是在“五七干校”学习吧

文革中期原文化部在咸宁创办“五七”干校。六千余名文化界高级领导干部和名家及家属告别首都北京,来到这块弹丸之地,开始了为期三年左右的“劳动锻炼”。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一下子集中下放在江南的一隅,人数之多,密度之高,纵观中国历代都罕有,横看世界文化史也少见。

刘炳森是1969年9月21日到向阳湖,1970年6月30日作为业务骨干奉命回京为故宫开放做准备。虽然只有280天,但也经历了水土不服,生活单调等困难,却始终保持乐观态度,积极参加文艺宣传和劳动,才被认为是改造得好从而在第一批返京的。和刘炳森一起劳动的还有沈从文等人。网上也有人说《暑中忆向阳湖》系沈从文所作。但刘炳森接受李城外采访先提到这首诗,应该确定是他本人所作。

就当作是在“五七干校”学习吧

如今围绕向阳湖畔的文化部“五七干校”而展开的文化学术活动被称为向阳湖文化研究。向阳湖文化是对历史的反思文化、对名人的纪念文化,也是一种地方旅游文化,开辟了一个文化研究新领域。专家认为,向阳湖文化是特殊历史的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特殊人群的一种精神状态。其特殊性,寄寓了特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岁月的沉淀,内涵会越来越丰富。因此,向阳湖文化的普遍推广要进一步做大文章,要借鉴流行文化的宣传手段,向百姓生活渗透。要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开发成果,让人们看到、感受到、并留下向阳湖历史的深刻印记。

就当作是在“五七干校”学习吧

今天我们被“困”在家里,也有许多困难。不过面对困难从来都是“大浪淘沙”,居家的日子里只要保持乐观肯定也能找到“水阔天遥”的美景。从另一个方面想,下周就要开始去单位做复工准备了。这个过程也和在“五七干校”学习一样。甚至疫情结束恢复正常之后,我们学习、工作的过程也会有许多和“五七干校”学习一样。

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是:荒唐最是长江汛,百万资财湖底抛。你认为是百万资财,有人认为是封建糟粕。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