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古代人的壽命不長?

澤山農夫


不是感覺,古代人的壽命就是相對較短。

人類社會是一個從低級向高級、從落後向進步的一個不斷髮展過程。古代的人類社會,由於物質(糧食)科技(醫療)相對匱乏和落後加上疫病和戰亂等因素,人的壽命普遍相對較短。

古時候,一般人活到五十多歲就算是年齡比較大的了,很多人在三四十歲就去世了。古代就有:“人到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也就是自古能活到七十歲的人都是非常稀少的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五歲。經過七十年的發展進步,我國的經濟和醫療衛生條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發展,至2010年,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是74.8歲。


林城布衣10001


古代人的壽命不長,這個是事實,不用感覺。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都一樣,因為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溫飽和醫療問題沒法解決。

首先說溫飽,中國的溫飽問題,直到上世紀70--80年代才基本解決了吃得飽,也就是說有飯吃了,不會餓肚子,不管是粗糧還是什麼。我是1972年的,山東人,現在我對窩窩頭不感冒,不管是米麵的還是豆麵的,哪怕是麵粉做的,小時候吃夠了。我家在魯北平原,土地肥沃,推而廣之,全國吃得飽應該是八十年代中期吧。所以說古代人僅僅是吃得飽就沒辦法解決了,經年累月之下,人的身體不好,抵抗力差,從而壽命不長。

第二個醫療問題,古代缺醫少藥,不管窮人富人,面對疾病方法太少。窮人家因為經常吃不飽,沒有什麼抵抗力,往往是一個普通的感冒(傷風)等等就會死人,富人雖然能吃飽,身體好一點,也有錢買藥,但是中醫面對細菌病毒手段少了,針對性差更多的是調和身體把病毒從身體裡趕出去(不是攻擊中醫僅僅是就事論事,關於中醫西醫的問題我在別的地方具體說),所以一場風寒哪怕是帝王家族也會死人,就算好了但是身體健康不好,再有疾病基本上就過不去了。所以醫療問題是個大問題,從一些小說裡和風俗習慣上看,古代有義莊,城外有亂葬崗,小說裡病死在客棧寺廟等等都能說明醫療問題非常嚴重。

所以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在50歲左右,也就是壽命不長。


重點直擊


為什麼感覺古代人的壽命不長?

見微知著,我們看一下作為古代人民的代表,歷朝歷代皇帝的壽命吧。

大家從圖上可以看出來,就算是當皇帝也有很多不能享受到齊人之福,早早地殯天離去留下萬里江山,平均壽命也就在四十歲不到,平常人的壽命也就在三十五歲左右。


他們的壽命時長與時代是很有關係的,比方說越是戰亂的時代,皇帝活的壽命就越短,有的是被人毒殺的,有的是被人推翻的。

相反的是和平期間,大多數皇帝都是比較長命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早早病死的,也有很多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


除去那些個例之外,(愛嗑藥的,得花柳病的)基本上總結了就是時間離現代越近,壽命就是越長。


毫無疑問,這就是生產力帶來的好處,原始人的壽命我們根據科學計算,都知道基本在三十歲上下,也就意味他們純粹靠自己的身體來抵禦疾病、飢餓、災荒,瘟疫等一些災難。


而越靠後,生產力越強,醫學越來越發達,最值得稱讚的就是我們對工具的利用,使得我們戰勝了那些在現在看來都不是事的事。


就像感冒在古代叫做風寒,這個不是今天吃點板藍根,或者是純粹不吃藥,都能頂過去的,搞不好就要死人的,今天要是有人得了感冒去世了,估計就是個笑話了。


自由史話


人的自然壽命究竟有多長,目前有性成熟期、生長期以及細胞分裂次數和週期的乘積等三種比較科學的測算方法。

據研究,哺乳動物的壽命相當於性成熟期的8~10倍,生長期的5~7倍,而人類的性成熟期為14~15年,生長期為20~25年,故人的自然壽命可達到110~150歲,或100~170歲。亦有研究指出,動物的自然壽命為其細胞分裂次數和分裂週期的乘積,人體細胞分裂次數約50次,每次分裂週期平均為2.4年,故人的自然壽命應為120歲左右。

根據以上三種測算方法,人的自然壽命都應該達到100歲以上。但是,在實際生活過程中,超過100歲的人並不多,這主要是由於遺傳、環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促使了疾病的發生和衰老的早到,有的直接引起了死亡,故使人的實際壽命遠遠低於自然壽命。生理學的任務,就在於為醫學提供防治疾病、增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頤養天年的理論依據,並通過衛生保健的實踐,使人的實際壽命接近並達到自然壽命。



張北海


古人平均壽命可能比較短,因為新生兒多,醫療落後導致成活率小;成年人因戰亂頻繁,死亡率大。倘若論到具體個人壽命,因當時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氣候清新,實在比現代人高,身體健康,精神狀態好。今天挖掘出來的古人遺骸,經檢測普遍都是十分強壯的。別看現在科技發達,若比起文學、藝術、詩歌、音樂、繪畫、體育、靈學方面,古人遠遠超過現代人的。


用戶6001532626758


古代人壽命其實不算短

之所以感覺古代壽命不長,主要在於教科書。記得我們當年上學的時候,初中還是高中忘記了,近代史上有這麼一句話,大約是,解放前我國人均壽命35歲,解放後多多少

我們都是從學生年代過來的,現在一些網絡文章說古代人均壽命怎麼怎麼低,大約就來源於教科書中的那句話,也是對那句話的曲解

其實,教科書上的說的35歲,單指解放前,不是說古代,解放前那段歷史人均壽命低很好理解,戰亂。從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到1949年解放,近五十年間,北伐戰爭、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外戰內戰等,幾乎沒有一年不打仗的,打的還都是大仗,老百姓都沒幾天安穩日子,人均壽命如何能不低呢?

但是把這個35歲,套入到古代,說我們古代人壽命低,就不對了

除去戰亂時代,古代人均壽命並不低

比如宋朝時候,有學者吳志浩從文集、碑文中找到1765例樣本,發現宋朝士族平均壽命61.68歲。還有學者針對北宋詩人這個群體,根據362個可考的年齡樣本分析,計算他們平均壽命為66歲。更有學者統計了兩宋70名有確切年齡的狀元,計算他們的平均壽命為57.74歲

當然,這只是北宋士族階層壽命,並不能代表整個宋朝,把其他階層加上去,人均壽命要低不少。不過有一叫李娜的碩士生不死心,她在前年統計了各色論文,各種數據,最後得出宋朝人均壽命50.3歲的結論

雖然不知道她是怎麼算的,不過宋朝50.3這個數字已經不低了,1840年,大英帝國平均壽命也不過40歲!

如此,中國古代人均壽命低麼?

比較好玩的是,南宋宗室人口平均壽命不高,例如住在皇宮裡的嬪妃們,人均只有49歲,各種凋零方式……


靈石蘊珠寶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在今天,人們活到6,70歲已經不再是什麼難事了,但是在古達,人們的平均壽命實際上是並沒有如今那麼高,很多人不過4,50歲而亡,那麼,為什麼古代人的壽命沒有如今那麼長呢?



醫療科學技術的差距

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也同樣在發展,很多在以前被看作是難以治療的“絕症”,在今天都可以通過現代醫療治理。因此,人們遇到致命性的疾病幾率便降低了。舉個例子:天花,作為一種超強的烈性傳染病,與人類鬥爭了幾千年,每次天花出現都將給那個地區造成極大的人員、經濟損失。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在1980年,人們便宣佈徹底戰勝了天花。這便是醫療的發展使得現代人擁有了更長的壽命。



國家安定社會繁榮

戰亂,對一個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毀滅性的,大量的勞動力被送上戰場,無數的家庭流離失所。如今我們感到我們的壽命比古人有所延長,其實也是得以於目前的國家安定,人們不用為了生存而擔驚受怕,也沒有太多因戰爭而死亡的人口,所以才會覺得比古人壽命更長。


其實影響我們感覺古代人壽命不長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對比的古今樣本不平均等等,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現代一些網文所言的,中國古代平均壽命低,一概指為三十歲,這是不設前提條件的一種不嚴謹的說法,完全枉顧其他影響因素

醫療水平差。很多我們現在完全可以治癒的疾病在古人眼裡是不治之症,比如天花、瘟疫、肺癆等等,甚至普通的高燒感冒都能要了一個人的命。

糧食少,餓死者眾多。當然這隻限於平民百姓,大家都知道,紅薯、玉米、馬鈴薯等容易種活的糧食幾乎都是明朝晚期才從美洲大陸傳到中國的,此前中國人是經常吃不飽飯的,更別提天災人禍的時候了。

戰爭不斷。通過史料分析,中國在太平盛世,如盛唐某時期,平均年齡達到60歲以上,嬰兒成活率也比較高。但其他朝代的人就沒這麼幸運了。

根據尹灣漢墓簡牘中《集簿》記載:

第十五行:男子七十萬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萬八千一百三十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二十六。

第十六行:年八十以上三萬三千八百七十一人,六歲以下二十六萬兩千八十八......

第十七行:年九十以上萬一千六百七十人.........

根據此數據得出:漢代該地區八十歲以上老人佔比3.26%。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八十歲以上老人佔比1.57%。該地區九十歲以上老人佔比0.84%,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九十歲以上老人佔比0.15%。該地區新生兒出生每年增加約3.2%。

由此數據可以看出,漢代人的平均壽命比現代人還高。

其實古人壽命並不短,只要沒有戰亂,超過60歲的人口比例為10%,和有醫療條件的工業化社會差不多。看看《全球通史》這本書就知道了。一百多年前之所以人均壽命低,是因為戰亂。現在人均壽命提高,不是因為工業化,而是因為和平。那些考證出來古人評價壽命只有20-30歲的,只是一家之言。還有的專家甚至得出古人平均壽命只有10歲這種荒誕結論。古人壽命並不低。




洛書評談


亞伯拉罕、摩西等人活了五百歲以上,在中國商周史記載,彭祖八百歲。而梁武帝被侯景幽禁害死時已八十六歲,身體還很健康。

達摩活了百五十歲,西藏蓮花生活了一百六十多歲,近代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歲。如果說古人平均壽命很低,有沒有依據?

平均年齡不等於最大年齡,古代嬰兒死亡率極高,生活質量低下,公共衛生和醫療水平低下,再加上戰爭、饑荒、瘟疫等天災人禍,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是靠譜。

要知道幾十年前的民間風俗,六十歲生日就算大壽了,男人一過三十五,女人一過三十就算中年人了,可見古人壽命有多短。

原始社會人類沒有食物保障,不懂的使用先進工具,很容易被自然災害和動物猛獸害了性命,所以原始社會應該平均沒有40。

而在戰爭頻繁的年代,好多人年紀輕輕的就戰死沙場,而且因為醫療水平不高嬰兒少年夭折的概率比較高,所以平均年齡40歲也有可能。

以前沒有預防針,小孩成年之前得過很多道坎,再者醫療不發達,衛生條件也不好,一個小病就能要了命。

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點滴見證


首先說明古代人平均壽命是很短,但並不是所有人壽命都短,個人認為無非有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婚姻關係,古人一般都講究親上加親,很多都是表兄妹近親結婚,這樣是有很多遺留問題的,有可能智商低甚至早早夭折,英年早逝,古代結婚一般都較早,超過十四五歲再不出嫁可能都是大齡,甚至還要幾倍的稅賦,但年齡太小,身體還未完全發育,一旦早婚,有可能一屍兩命,導致嬰兒的成活率並不高。

其二,醫療條件,古代主要靠中醫,草藥治病,醫療技術遠遠沒有現在那麼發達,所以,很多人家一旦生病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甚至有些窮人家都沒有錢更不可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導致病情延誤。一旦發生疫情,更沒有及時的藥物治療和良好的醫治,死亡人數將會大增。所以,生病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大增加。

其三,自然原因,古代人主要靠天吃飯,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旱災,水災,甚至蝗災等,都很少有好的辦法去及時應對,而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太渺小,更何況古代!但凡災害,不能自救,更多的人都是在飢餓中死去!

其四,戰爭原因,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要靠兵力,說白了就是人,更何況大國邊疆戰線之長,周邊強敵環伺,隨時都可能征戰,而戰爭從來沒有不死人的,更侷限於醫療水平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更何況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更是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古人平均壽命很短,絕非單一原因造成的。(個人觀點,如有不足,請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