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疫魔竞速,做生命之舟的掌舵人

新冠肺炎打破了 2020 年春节的祥和与宁静。作为长沙市天心区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担负着为人民群众抢占生命高地的重任。面对严峻形势,能否圆满完成防控与救治目标,对医院来说是一次艰巨的挑战,而这个压力也传导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学科主任朱应群身上。

与疫魔竞速,做生命之舟的掌舵人

一线掌舵,双重责任

医院紧急布置腾退病房,抽调更多医疗力量,新开感染病房,完成清洁消毒,设备物资人员调配 …… 各个部门、科室全然没有农历新年将至的喜庆,取代的是应对复杂严峻疫情的紧张、焦虑,忙碌、疲惫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朱应群穿梭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各个病房和发热门诊,与他人不同的是,她步履沉稳,言语轻柔,淡定从容的脸上总是留有一丝微笑。面对未知和恐惧,她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准确判断、行动果敢。她的任务是负责长沙市第三医院和宁乡市疑似患者的诊断和排查,在参加省卫健委组织的培训后,朱应群第一时间对全院医师进行了两次专题培训,多次组织科室人员专题学习,为我院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排查提供了技术保障。

呼吸内科医护人员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主力军,朱应群所在的呼吸内科已经抽调了 9 名医护人员到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和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病房支援,其中包括一位病室主任和两位护士长。在科室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这位医院抗 " 疫 " 一线的掌舵人,同时肩负起呼吸内科病室主任的职责,带头顶班加班,既要负责疑似患者的诊断和排查,又要管理好呼吸内科病房 80 多名住院患者的诊治。

" 朱主任,26 床病情变化,我们该用的措施都上了,仍没有好转 ……" 病房里的副班医生打来了紧急电话。

" 朱主任,发热门诊有个疑似病人,要请您过来会诊。" 电话那头发热门诊的医生一边汇报情况,一边说不好意思打扰吃年夜饭。

" 朱主任,这几天我老婆有点咳嗽发烧,不会是新冠肺炎吧?我们要怎么办?" 一个朋友焦急地询问。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朱应群身上,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更是家常便饭。朱应群深知这段时间大家所承受的压力,经常鼓励和提醒医护人员:" 这段时间住院的病人都是重症患者,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人手不够和疫情紧急就放松了病房的工作。" 她以身作则,像往常一样每天一早来到科室查房、检查病历;通过病例系统了解感染病房疑似病人的排查和治疗情况,提出诊疗意见;与医院相关部门商讨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再到到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进行疑似病例的排查。通过精准把关,该排除的排除,该隔离的隔离,没有产生一例失误,及时消除了患者和家属的担忧和焦虑,也有效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在她的带领下,医护人员忙碌而有序," 有她在,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心里都有底。" 同事们都这么说。

与疫魔竞速,做生命之舟的掌舵人

一样亲情,两头牵挂

为了不耽误疑似病人的排查工作,也为了照顾好病房里的几十号病人,朱应群在自己办公室支了一张床。" 这样很方便,能安心把医院的事做好,家里的事我不用操心。"

其实,家里的事朱应群默默放在心上,不愿意跟同事们提起,不愿意因此分心工作。

今年是朱应群爸爸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期,她和弟弟商量着准备一起回老家陪 80 岁的母亲过年,但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她毅然决定留在长沙。她担心母亲的身体状况,担心父亲不在身边的母亲会感到孤独,只好要丈夫回老家看望,自己偶尔有时间才给老人打电话问候一声。

不巧的是,她 88 岁的婆婆又因肺部感染和帕金森病住在医院重症病房,她白天忙着医院工作和疫情防控的事,下班后又去给老人送饭,陪陪老人。儿子担心她感染,怕她的身体吃不消,却也只能在她出门时追上来:" 妈妈,记得戴口罩!" 丈夫则把关心倾注在主动承担起家务活上,她忘了带药,从家里开车送过来;家里的卫生从不让她插手;算准她回家的时间,做好饭菜让她进门就吃。" 她每天早出晚归,而我在家里闲着,能帮她的就是把家里的事打点好,尽量不要让她再操心了。"

与疫魔竞速,做生命之舟的掌舵人

多重身份,多一份担当

1 月 26 日下午,身为长沙市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朱应群在长沙市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微信群里,发出了一份《致长沙呼吸专业同仁书》," 作为长沙人、作为呼吸专业人员,我们深感所肩负

的使命和责任重大 …… 用实际行动,温暖一座城市,守护一方水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坚信,有组织的坚强领导,有大家的无私奉献,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艰巨的防疫战 ……"

群里的长沙市 13 家医院呼吸科主任纷纷回应:

"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控,战胜疫情!"

" 科学防控,必然胜利!一起加油!"

当有人问起为什么在工作这么繁忙的情况下还要写这封信时,她说 " 此次疫情我们呼吸病专业 200 多名医师的压力最大、责任最重,我既是医院的学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也是长沙市的党代表,还是医学会的主委,无论哪个身份,都应该激励大家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坚决顶上去!"

朱应群不是第一次战斗在重大疫情的第一线。2003 年,在 " 非典 " 肆虐的日子里,朱应群时刻坚守在疫情最前沿,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病人进行排查和治疗,参与疑似患者的会诊,负责社区医师的培训。期间,有位疑似患者不同意隔离,朱应群上门劝说了将近三个小时,患者终于同意接受隔离。有人疑惑,难道你不害怕被感染?朱应群说:" 因为我是一名医生,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就算有再大的风险,我都要坚守在岗位。" 抢救疑似病人时,她没有流露出一丝害怕,只是回到家,无论年幼的儿子怎样哭闹,她也不让儿子和她一起睡觉,因为她随时做好了自己被隔离的准备。

在她的带领下,呼吸内科五病室主任范杜顶上去了!在春节期间人手最紧张的时候,他临危受命担任感染病房的主任,每天累到喉咙嘶哑眼里布满血丝,同事们说他 " 身为科室主任,他把最累、最难、最辛苦的活都揽给自己。"

呼吸内科五病室护士长毕宇冰顶上去了!身为感染病房护士长,她日夜兼程,协调各个部门,火线主持筹建三个感染病房。

呼吸内科重症病房护士长鲁林秀顶上去了!她提前给 7 个月大的小儿子断奶,坚守感染病房一线,用最严的管理保护 20 名和她一起按下手印、立下战书的战友,24 小时用心呵护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护理、生活起居。

长沙市第三医院全体党员干部顶上去了 ! 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挺在急难险重岗位,从未有人主动要 " 下火线 "。

"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对朱应群们,这是践行的誓言!对无数民众,这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通讯员唐梦辉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