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朵耗子:遠程辦公的11個微觀實踐

近日,受肺炎疫情影響,多數公司以遠程方式進行辦公,但對於遠程工作的管理方法,相信很多人還存在一定的疑慮和困惑。最近,極客時間專欄《左耳聽風》的作者陳皓分享了他創立的公司——MegaEase 的遠程工作文化。陳皓稱 MegaEase 共有二十多人,處在兩個國家的 8 個城市,遠程工作文化就是 MegaEase 的基因。以下內容摘自原文。

在遠程工作中,我們需要有很多的微觀操作來讓大家更好地進行遠程辦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文檔驅動

首先,遠程工作的問題就是溝通不方便。所以,當要討論什麼事的時候,需要發起人先寫一個文檔,以便大家在這個文檔上進行討論(我們通常使用 GitHub 的 issue,Pull Request 或 Google Doc)。另外,寫文檔的好處太多了,除了給後人留下一個可以追溯的東西外,更重要的是,寫作還是一種深度思考。

2. 自動化和簡化

從軟件的 Unit Test、Functional Test、Performance Test 一直到用 Kubernetes 進行自動化部署,我要求的就是從一提交完代碼後就自動化上線。我們用的是 Amazon 的“單分支”代碼管理的玩法,一旦代碼 merge 上 master,就會直接上線(當然需要通過灰度)。因為如果遠程團隊沒有自動化工具,那麼會導致整體效率下降。

3. Owner 文化

就是要求每件事都要定義一個 Owner,而這個 Owner 是有權對其它人發號施令的,其他人也有義務配合他。當然,Owner 的權利越大,責任也越大。

4. Review 文化

Review 文檔是一種把知識或想法傳遞出去的方式。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大家把好的想法寫下來,包括問題背景、目標、可選的方案(這些方案需要有引用和數據,不能是拍腦袋)、Pros/Cons 的比較,然後再發起討論。這樣做可以讓大家的討論更有效率。很多人以為開會討論有個議題就行了,其實不夠,有效率的開會討論需要的是議案,而且還是高質量的議案。

5. 目標承諾

我們需要每個人承諾自己的工作目標,這完全由每個個體來發起、完成。一般來說,每個人給自己制定的計劃週期最好是在 1-2 周內。

6. 自我管理

我們的實踐是沒有審批制度,無論是休假、報銷還是出差,完全由自己安排,但需要告訴團隊。這是基於好人更多的原則制定的,一旦發現撒謊或作弊的人,直接開除就好了。

7. 閒聊和自行見面

見面和不能見面是非常不同的,在一起工作時,人和人是會有感情的,因為會有閒聊。遠程辦公的時候,則只有工作了。所以,我們鼓勵團隊人員間的私聊、閒聊,也鼓勵員工自行出差到同事的城市見面,公司報銷差旅費。

8. 知識分享會

我們每週都有知識分享會,一次只講半個小時,不貪多,就講一個小的知識點。團隊中的一些人還主動使用 Google Form 來收集分享的反饋信息。

9. 就地獎勵文化

我們默認沒有年終獎,只有就地獎勵文化。也就是說,你做的事掙錢了,利潤中有 70% 公司拿走,剩下的 30% 由團隊成員就地分攤。這樣會讓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想怎麼掙錢,除了可以把精力放到那些能夠讓用戶付費的地方,還能讓團隊成員瞭解業務以及用戶為什麼要付費,這是非常關鍵的。當然,如果公司沒有掙錢,而員工工作表現不錯,我們還是會給年終獎的。

10. 外包支持性的工作

一些支持性的工作儘可能地使用外包,比如 HR、行政、財務、員工持股、測試人員、定製化開發等,這樣可以讓團隊更小、更高內聚、更利於遠程工作。

11. 異步編程

如果一個項目是從零開始的,對於一個團隊來說可能會無從下手,這需要有個人(Owner)把代碼的框架和結構組織好。然後其他人進入把坑填了,這樣做的效率會高很多。另外,不見面的結對編程,完全可以使用異步的方式進行,這其實就是多人幹同一個 pull request 的方式。有 GitHub 這樣的協議工作,遠程編碼變得很方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