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哪些專業可以稱永不失業?

meow


首先給個明確的回答:沒有真正意義上永不失業的專業,也沒有永不失業的職業。

只要你能夠紮下根去把你手上的工作做深、做絕,做到出神入化,那麼你將會成為所在企業(單位)無法替代的人。哪怕將來你從這家單位離職,也能立馬找到下一家好單位,並且迅速地嶄露頭角。

關於永不失業的專業,我們可以從下面三點來看:

大學專業設置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繫。

如果大家對高校設置專業比較熟悉的話,會知道教育部每年會公佈高校新增專業和撤銷專業名錄。上週,教育部剛剛公佈了2019年專業調整結果,如各個高校新增的代表專業——人工智能,而對應撤銷最多的專業是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技術學以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設置調整的主要原則就是要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對新興產業發展有巨大幫助的、社會需求量的專業予以增設,撤銷較多的專業就是曾經火熱,但經過一段時間招生後供給過剩,需求也在減少。


確實有少部分專業熱門期較長,失業幾率相對要低得多。

曾經有人總結了所謂幾大類永不失業的專業:科研類專業、教育類專業、醫學類專業。其實也很好理解,社會的進步需要科研工作者,每個人都要讀書學習,都可能會生病。麥可思每年都會發布大學生就業藍皮書,其中都會公佈就業綠牌專業。所謂綠牌專業就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麥可思藍皮書中連續五年入選的綠牌專業有軟件工程、網絡工程。可以說,這些專業都是需求增長型的一些專業,所以還是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

要想永不失業,關鍵還是要練好職業內功。

職業內功就是你的職場競爭力,做好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對每一份職業來說,所需要的職場競爭力各有不同,但有一些通用能力是職場人普遍適用的競爭力。如溝通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學習能力、個人品牌塑造力等。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提到未來職場非常稀缺且重要的6種能力:設計感、共情能力、講故事、整合、娛樂感、意義感。

這就我個人對永不失業的專業這個問題的看法,你怎麼看?@胡老師說,來聊一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