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在如今的北京西路與貴州路西北角處有一幢坐西朝東的四層鋼筋混凝土建築。這是上海市五金交電公司所在的交通大廈。但是如果時光退回到1930年,這幢貌不驚人的建築是同鄉會性質的群眾團體會所一湖社上海事務所辦公機構。湖社成員以舊湖州府所屬吳興、長興等六縣工商界人士(特別是絲綢業)和知識分子為主。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昔日的“湖社”,今交通大廈

作為一個有影響的會所建築,湖社為紀念辛亥革命時的滬軍都督陳英士,在大門上方鐫有“陳公英士紀念堂”金字,並在上樓處立碑,同時還在社所底層設有祠堂。1937年之後祠堂又變成劇場,雖然劇場取名“大來”,但其實是個專演越劇的小型劇場。坐西向東,舞臺朝南,400餘隻座位,由前老閘捕房包打聽陸根棣集資創辦。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今交通大廈門口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今交通大廈外觀


開幕這一天,擔綱演出的正是紹興‘’四季春班‘’的竺素娥、袁雪芬、馬樟花、傅全香、錢妙花等越劇演員。之前的越劇剛剛開始在上海興起,還沒什麼地位,基本都是在茶樓、旅社裡演出,形式也很簡單,但經過兩三年的不懈努力和闖蕩,越劇在上海漸漸有了影響,特別是袁雪芬等已經是第二次進上海,藝術上正處於上升階段,擢升為頭肩花旦,因此她與小生演員馬樟花的搭擋受到觀眾的歡迎。當時報紙稱,從1938年初,她們在”大來“異軍突起,賣座之盛,任何越劇場不足與較,馬樟花、袁雪芬紅遍全滬‘’。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大來劇場馬樟花、袁雪芬演出戲目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當年四季春班全體師徒合影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傅全香演出劇照

馬樟花也是嵊縣人,比袁雪芬大一歲。她颱風很好,功底紮實、戲路寬廣、扮相漂亮,嗓子也不錯,所以她與袁雪芬搭擋演戲很融洽,相互間有默契,因此大來劇場的賣座越來越好,馬樟花也越來越紅,甚至超過袁雪芬由二牌掛為頭牌了,觀眾稱她為‘’閃電小生‘’。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袁雪芬與馬樟花合影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馬樟花便裝照

1940年,大來劇場上演越劇《恆娘》,馬樟花飾洪大業,袁雪芬飾洪妻,傅全香飾恆娘。由於此戲採取新的佈景和新的化妝技術,再加上三位主演各有拿手好戲,特別是有小花旦之稱的傅全香大膽拓展戲路,利用演戲間隙到不遠處的中國大戲院‘’偷師‘’著名京劇演員程硯秋,將他的唱腔元素融化到自己的越劇曲調中,初步形成了真假嗓完美結合,潤腔華彩、嗓音明亮、跌宕多姿的演唱風格,令觀眾耳一新,所以《恆娘》連演六十四場,場場爆滿,響譽上海。傅全香也由小花旦成功向大青衣轉行,日後終於自成一派。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傅全香《恆娘》劇照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傅全香劇照

但是好景不長。1941年3月馬樟花結婚後離開了大來劇場,但老闆陸根棣卻怨恨馬樟花不能再為他搖錢,便買通小報,惡語中傷馬樟花,馬樟花有口難辯,再加上其他事情刺激,竟然一病不起,不久就含怨離開人世。

馬樟花之死深深地刺痛了袁雪芬,袁雪芬肺病復發吐血,只得回鄉休養。就在這段日子裡,姐妹遭遇和戲班現狀,引發了袁雪芬對劇種發展前途和個人命運方向的深入思考,萌發了立志改革越劇現狀的想法。回到上海後,由於袁雪芬有強大的票房號召力,不少劇場老闆紛紛邀約袁雪芬到自己的劇場演出。袁雪芬則藉機提出:要我演可以,但必須改革!

就這樣經過反覆比較考慮,袁雪芬最終還是選擇‘’大來‘’這個已經熟悉的劇場作為自己改革越劇的陣地,這時她才20歲。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越劇改革圖照

改革就是去除‘’幕表戲‘’,在繼承前輩藝人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借鑑、吸收了話劇、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和崑劇藝術中優美的舞蹈身段,採用燈光、佈景、完整的劇本,建立正規的編導制度。從1942年10月28日第一個新戲《古廟冤魂》起,接著演了《斷腸人》、《情天恨》、《雨夜驚夢》等,半年左右的時間,袁雪芬的新越劇吸引了上海的許多觀眾。1943年11月袁雪芬在演出《香妃》時,她與琴師周寶財在不經意間共同創造了一個越劇新腔‘’尺調腔‘’,既有抒情性,又善於表現悲憤、反抗、吶喊的情緒,大大提高了越劇的表現力,為越劇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不久之後,尺調腔便風靡整個越劇界,由此袁雪芬形成了自己委婉深沉、韻味醇厚的袁派唱腔。袁雪芬就此成了新越劇的領頭羊,從這個意義上講,袁雪芬是從大來劇場走出來的越劇大師。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袁雪芬在大來劇場期間演出的劇照

袁雪芬在大來劇場演出期間,當時作為科班小花旦的戚雅仙常常為她配戲。袁雪芬演香妃,戚雅仙就演丫頭鸚鵡;袁雪芬演姐姐,戚雅仙就演妹妹。戚雅仙內心很欽佩袁雪芬的藝術,就學袁雪芬的動作,摹仿她的唱腔。因為長年同臺,耳濡目染,居然學得唯妙唯肖,難辯真假。這樣在越劇觀眾心中,戚雅仙就有了‘’袁派小花旦‘’的美稱。後來袁雪芬因病回鄉休養,大來劇場老闆就讓戚雅仙代演袁雪芬演過的角色,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由此戚雅仙自信心大增,更加勤學苦練,終於在師承袁派的基礎上,求新求變,創造了委宛纏綿、樸素真摯的“戚派“,所以說,戚雅仙也是從大來劇場走出來的越劇大師。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戚雅仙演出劇照

無獨有偶,當時還有一位才13歲名叫陸錦花的小生演員,剛剛學藝一年,師傅就帶著她到各家越劇場“偷”戲。陸錦花一到大來劇場看戲,就被馬樟花圓潤流暢的唱腔和瀟灑優美的颱風吸引,從此她就用心揣摩馬樟花的唱腔,學馬樟花的表演風格。三年後,正巧陸錦花有個親戚在大來劇場茶房工作,便介紹她來大來劇場演戲,由此加入了袁雪芬的新越劇團隊。陸錦花扮相漂亮、嗓音清亮,年輕好學,如魚得水,很快便脫穎而出。後來她在馬樟花唱腔基礎上融化發展,終於也創造出風雅脫俗、行腔舒展的“陸派”。

知否?貴州路一座小劇場,曾經走出袁雪芬等四位越劇大師

陸錦花演出劇照

縱上所述,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陸錦花都是從大來劇場走出來的越劇大師。因此大來劇場雖然在1944年消失了,但它在越劇改革和發展史上的地位不容置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