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東營市圖書館

「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在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有很多,比如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等,今天給大家講一講淝水之戰,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發生在這場戰役之中。那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是哪兩邊呢?兵力懸殊又是怎樣一個情況?

「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交戰雙方:東晉vs前秦帝國

交戰地點: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

交戰兵力:雙方兵力相差十倍之多


原文選自《資治通鑑》第一百零五卷《淝水之戰》:

秦兵逼淝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眾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

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卻,朱序在陳後呼曰:"秦兵敗矣!"眾遂大奔。序因與張天錫、

徐元喜皆來奔。獲秦王堅所乘雲母車。復取壽陽,執其淮南太守郭褒。

今天,將帶領大家一起聽一聽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淝水之戰》!動動手指,點擊打開歷史事件《淝水之戰》吧!

「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貝貝小知識】

淝水之戰中的成語

(1)草木皆兵: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2)投鞭斷流:苻堅攻打東晉時驕傲地說,我的士兵把馬鞭投到江裡,都能把江水截斷。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3)風聲鶴唳:苻堅的潰兵聽到風聲鶴叫,以為是追兵呼喊。後遂用“風聲鶴唳、風聲鶴警、驚聞鶴、鶴唳風聲、鶴唳心驚、鶴唳、風鶴”等形容疑懼驚慌,一有風吹草動便神經極度緊張。

【微信掃一掃 品味傳統文化 共享親子時光】

「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卡通人物“貝貝”和“貝樂”帶領少年兒童與“先聖先賢”對話和交流,走進國學世界,進行快樂、輕鬆,自主的學習。學習優雅、精緻的漢語言,楔進中華歷史與傳統;砥礪品行、健全人格,爭做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人。


貝貝國學教育數據庫由上海川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傾情研發製作,根據少年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徵,且依據國家教育部的教學綱要對國學知識進行歸類,貝貝國學微信端有經典蒙學、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國學經典、傳統文化、華夏瑰寶、名人古蹟、互動專區八大板塊。

「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歷史事件」淝水之戰

【溫馨提示】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多通風

不信謠,信權威;不添亂,添信心

不傳謠,傳愛心;

科學應對,理性防範,共渡難關!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