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薛洋:只願下一世,你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

後來,薛洋遇上了曉星塵,比宋嵐早了一步。義城三年靜好,隨著宋嵐的到來而終結。

《陳情令》薛洋:只願下一世,你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


我們總是設想,若宋嵐不來,曉星塵便不會死,這個悲劇便不會發生。可果真如此嗎?只因默默守了曉星塵的靈識八年,薛洋便不可恨嗎?只因他一顆陳糖藏了八年,便能被原諒嗎?

守一座空城,候一不歸魂。他守的是什麼?候的又是什麼?

直到最後內幕被識破前,薛洋都不敢讓曉星塵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若說他想守護義城的這份美好,不坦白,也能理解;若是薛洋在遇到曉星塵之後願意放下屠刀,迷途知返,我也能夠相信,他對曉星塵的這份感情是真實的。

可是,他將義城的無辜平民舌頭割去,借霜華,讓曉星塵揹負不義之罪,這是為的什麼?他明知宋嵐和曉星塵是一對神仙知己,卻割去宋嵐舌頭,讓曉星塵一劍刺穿宋嵐的心臟,這又是為的什麼?只因他看不慣曉星塵這類品行高潔之士,要將他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他們就屬於一類人了嗎?

義城的薛洋,最愛的還是他自己,因為這種強烈的自私的愛,他便讓霜華作惡,來證明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品行高潔之士,來證明他所犯下的罪行並不是他是錯。你看,連曉星塵都除掉了無數無辜之人,我,薛洋,又何罪之有?

《陳情令》薛洋:只願下一世,你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

他沒有想到的是,曉星塵承受不了如此殘酷的事實,心灰意冷,一劍自刎。

不僅親手除掉了宋嵐,還手刃了無數條無辜性命,對於曉星塵來說,這樣的現實就是晴天霹靂,他自己都覺得死不足惜。也無怪乎他的靈識都散成了碎片,連夷陵老祖都拼不起來了。

我願意相信,曉星塵死了之後,薛洋是有後悔了。不然他不會守著他的靈識,冒著生命危險去找魏無羨救人。

“這一次,請你回來。我一定改。”

只是,曉星塵再也無法回來,而他,也註定要命喪於此。

宋嵐一劍刺穿他的心臟,就如曉星塵曾經向宋嵐刺過來一樣,乾脆、利落、沒有絲毫猶豫。

他倒地,握著的手慢慢放開,掌心,是一顆陳糖。八年前,曉星塵每次夜獵回來,都要帶回來兩顆糖,偷偷地、輕輕地,放在他的桌前。這最後一顆糖,終究是捨不得吃。只要糖還在,他便還沒有真的離開吧?

《陳情令》薛洋:只願下一世,你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

如果當年早一點和曉星塵坦白身份會怎樣?如果當年痛改前非,與曉星塵一起修身齊心會怎樣?如果當年不除掉宋嵐會怎樣?如果沒有跑上白雪閣會怎樣?如果曉星塵沒有多管閒事他會怎樣?如果七歲那年沒有常氏斷指會怎樣?如果……

藍忘機問靈十六載,多少次心中感傷,“我有悔,我悔當初在不夜天沒有和你站在一起。”

十六年後,他和魏無羨站在阿菁的墓前感嘆著,“萬幸!”

不是所有人都能和藍忘機一樣等回他的夷陵老祖,得以終生以身守護,也不是所有可能的悲劇都能夠成為“萬幸”的美滿結局。

人世間的路,很多時候,一步錯,便是步步錯。

曾經,曉星塵,孤身盲眼走天涯。後來,宋嵐找到他了,卻再也說不出話。沒有了曉星塵,他又能說與誰聽。

義城困了十多年,終於等到宋嵐帶他離開。“負霜華,行世路,一同星塵,除魔驅邪”,這才是那個清風明月曉星塵心中所追尋的理想大義吧。

《陳情令》薛洋:只願下一世,你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

細想,薛洋小時候的經歷,和魏無羨何其相似。只不過魏無羨遇到了好人,得到了全世界最好的愛;而薛洋卻不幸一直遇見壞人,在殘酷的現實中為求生存變得殘忍,早已不相信什麼人間美好。我是心疼薛洋的,我心疼這個在七歲的時候就已經死了的男孩;我心疼這個從小到大都對人生充滿惡意的男孩;我心疼這個在荒城中死守一個謊言的男孩。

雖然,這些都不足以成為我們原諒他的罪行的理;好比放在如今,若有人除掉了其他人,便能因為他曾受人欺凌而被原諒嗎?他的一根斷指,真的能值五十多條人命嗎?可是他的想法,又有錯嗎?

《陳情令》薛洋:只願下一世,你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

我懷念那個會咧著嘴露出兩顆牙邪魅一笑的男孩。

他的額笑裡明明藏著輕蔑,卻又盈滿了天真和單純。

他恨這世間的一切道貌岸然。

可他獨為曉星塵空守一座荒城。

只我不明白的是,

為何要讓霜華害了無辜之人?

為何要破壞曉星塵堅守一生的善和道義?

終究霜華還是善惡不分。

終究渡己渡人卻錯斷太多亡魂。

這才是讓曉星塵絕望到以死殉道的緣由吧。

《陳情令》薛洋:只願下一世,你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

自小備受欺凌,沒有人愛的你,長大後,終究永遠也學不會如何愛別人。

你有錯,好像又沒有錯。

只願下一世,你是一個不缺糖吃,有人愛有人護的翩翩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