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學生將砍刀指向父母致一死一傷:起因是作業?不,只是導火線

3月10日凌晨1時許,廈門湖里區某住宅小區內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致一死一傷。

經查,犯罪嫌疑人因家庭矛盾,持刀捅傷其父母,致其母親當場身亡,父親受傷。

廈門學生將砍刀指向父母致一死一傷:起因是作業?不,只是導火線

一名初中生,為何會對養育自己的父母痛下殺手?網傳,矛盾是因為作業引發的。

網絡上就這件事情的討論也不少,大家都將矛頭直指"網絡課",但大家細細分析,會發現這一結論根本站不住腳。

首先,很多不具備上網課的家庭,其原因是:無設備、無網絡。

但從事件發生的背景來看,孩子的家庭不是在深山老林,而是在城市的小區裡,沒手機、沒網絡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再次,從上網課的普及面來看,這次因為疫情,全國的中小學生都是在家上網課,不是針對他一個人。

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都會有不適應的地方,也就是說,大家都處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中,不存在因為上網課的原因讓孩子變得"瘋狂"。

所以我認為,作業只是此次家庭衝突的導火索,或者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廈門學生將砍刀指向父母致一死一傷:起因是作業?不,只是導火線

孩子向父母舉起砍刀,就一定是孩子的錯嗎

除了極少數有先天性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孩子外,絕大多數能拿起刀子捅向父母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在精神上先殺死的孩子。

他們往往因為沒有被真正地愛過、尊重過、信任過,所以低自尊、無羞愧感、攻擊性強、崇尚暴力,對自己沒信心,對社會充滿懷疑和冷漠,對生活和未來也是絕望的。

而遺憾的是類似的案件下,大家都是對孩子無情的聲討和譴責,並沒有父母願意深入的瞭解真相、反思自己,檢討作為成年人的我們該給孩子一個怎樣的世界、怎樣的自己。

作為父母的我們該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和親子關係。

在這種結果下,類似的悲劇,註定會一再地上演。

廈門學生將砍刀指向父母致一死一傷:起因是作業?不,只是導火線

悲劇上演時,為人父母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反思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一定是占主導地位、負主要責任的,長期粗暴的教養方式和冷漠的親子關係,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和矛盾逐漸加深。

在孩子的成長的邏輯裡,"我愛",是因為我"被愛";我"尊重",因為我"被尊重";我"相信",因為我被"信任"。

一個沒被父母真正愛過、尊重過、信任過的孩子,很難建立起自愛、自尊、自信,更難發展出愛他人、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的能力。

廈門學生將砍刀指向父母致一死一傷:起因是作業?不,只是導火線

育人先育心

現代家庭教育提出,要讓孩子從小感受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和愛。

體驗發自肺腑的快樂,就是為了在孩子心中埋下希望、光明和美好的種子。

這樣當孩子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時,即便是跌落到人生低谷,那顆被愛和美滋養過的心靈,依然會有一種免於崩潰的力量。

對自己有信心,對生活有眷戀,對生命有敬畏,對未來有期待。

確信人間值得、眾生可愛,又怎麼會去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傷害這個世界呢?

廈門學生將砍刀指向父母致一死一傷:起因是作業?不,只是導火線

寫在最後

曾經網絡上有一個特別火的群落,名叫"父母皆禍害",裡面就有很多的青年男女在發表著對自己父母的不滿。

濃濃的火藥味背後,更多的是兩輩人陷於各自掙扎,卻又很少能"看見"對方的尷尬局面。

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的,但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錯誤,更不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長非常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次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而作為家長,必須要放下心中的權威,懂得平和地去接受和引導孩子。

緩和親子衝突的主動權,一直都把握在父母的手裡。

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必定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新調整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使之更為平等化。

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一定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


我是 ,80後二胎職場媽媽,科學育兒的推崇者和踐行者。

關注我,和我一起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