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全球氣候變暖速度,人類能熬過這個世紀嗎?

ceres_zhao83


按照目前全球變暖速度,單就全球氣候而言,肯定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影響,但不至於讓人類滅亡,熬過本世紀沒有問題。

氣候變暖最新數據

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第二高溫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自20世紀80年代,每個連續十年的氣溫都比1850年以來的前一個十年更熱。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了1.1℃

氣候變暖會影響人類健康、糧食安全、人口遷移、生態系統等方面。澳大利亞火災,非洲蝗災無不與氣候變暖有關。

除此之外,海洋生態系統也遭受嚴重破壞。北極冰川長期持續減少,南極冰川面積近幾年一直處於較低的水平。全球變暖引起的冰川退縮,海平面上升,嚴重破壞海洋和南、北極圈生態平衡。

全球變暖原因

全球變暖是由於溫室氣體(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亞氮、氟利昂、甲烷等是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加,溫室效應增強,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

應對全球變暖

需要世界各國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積極開展“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開發應用新能源,淘汰或改進落後產業,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保護和再建地球“綠肺”。

如果不做改變繼續維持現狀,國際氣候變化報告中顯示,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有很大概率會上升4℃。就問題而言,升高4℃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惡劣天體,更多的冰川融化,更多的海平面升高(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七十米),但不至於讓人類滅亡,所以,熬過本世紀是沒問題的。

今天的人類絕不會自私的為自己而活,我們會讓人類儘可能的延續下去,要為子孫後代留下“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我們必須積極做出改變。


神州上卿


大家好,我是阿亮,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看你說的。好像世界末日馬上就要到來似的。其實大家大可以完全放心。地球沒有你們想象的那樣脆弱。但是理論上講,按照現在的人們對地球損害的程度,地球早晚有控制住不住的一天,因為人類沒有底線的開採。對樹木沒有底線的砍伐。對大氣沒有底線的汙染。最終會導致全球氣溫空氣發生質的改變,所以說現在保護環境,植樹造林,環保出行。這些事情都是全世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相信通過全球人民的努力一定會改善地球上所有的環境,大氣汙染以及溫度變化的,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孩子教育開始抓起,那麼一定能還我們一片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以及美好的陽光的。





悟空身體健康


全球變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後有以下幾點:

1.人口劇增因素

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危肋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汙染因素

目前,環境汙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採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汙染等不良後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洩(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

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酸雨發生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生、發展。

7.物種加速絕滅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汙染因素

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汙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汙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可見,水汙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料汙染因素

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全球變暖是真實的,而且正在進行!

主流科學界一致對全球變暖是越來越清楚了,每天在改變我們的氣候都是真實的,他們也正在進行中。在20世紀末年初以來,表面平均溫度的地球增加了約1.1f ( 0.6攝氏度) 。在過去的40年中,氣溫上升約0.5f ( 0.2-0.3攝氏度) 。在過去400-600年,全球變暖,在20世紀是更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

7分之10的年,在20世紀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由於其中一個最強勁的下午1998是最熱的一年,因為可靠的溫度測量開始的。

此外,變化,在自然環境支持的事實,即地球正在變暖; 山區giaciers也在逐漸消退; 在過去四十年裡,北極冰厚度已經下跌了大約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快三倍超過了過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裡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植物和動物改變其範圍和行為回應氣候。

根據儀器記錄,相對於1860年至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75度。自1979年,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攝氏0.25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攝氏0.13度)。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攝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估計,自1800年代有測量儀器廣泛地應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記錄高了攝氏百分之幾度。 世界氣象組織和英國氣候研究單位也有類似的估計,曾經預計2005年是僅次於1998年第二溫暖的年份。

在人類近代歷史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精確度和可靠性都不盡相同。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記錄,相信當年的記錄很少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從最近的千禧年內的多方記錄所展示的長遠展望,在過去1000年的溫度記錄中可以看到有關的討論及其中的差異。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全賴詳細的溫度記錄。到了1979年,人類更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

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羅諾鎮錄得攝氏41.5度,破139年來的記錄。同年,8月10日,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攝氏38.1,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測得最低溫度為攝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8月7日夜間,德國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氣溫記錄。在2003年夏天,臺北、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地高溫記錄,而中國浙江省更快速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2004年7月,廣州的罕見高溫打破了五十三年來的記錄。2005年7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下歷史性高溫記錄。2006年8月16日,重慶最高氣溫高達43度。臺灣宜蘭在2006年7月8日溫度高達38.8度,破了1997年的記錄。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個十一月最熱的一日,最高氣溫高達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溫26.1度還要高。

據新華社電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古代農業活動曾使世界避免進入新冰川期。這說明,人類活動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持續了數千年。研究人員說,砍倒大樹並開墾第一片田地的史前農民使大氣中甲烷和CO 2等溫室氣體含量發生了很大變化,全球氣溫因此逐漸回升。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拉迪曼說:“要不是早期農業帶來的溫室氣體,目前地球氣溫很可能還是冰川時期的氣溫。”拉迪曼承認,研究結果非常容易引起爭議。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7日說,科學家通過兩項最新研究預測,即使現在全世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穩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紀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從不同角度預測了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他們的成果將由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評估,收錄到2007年公佈的下一份全球氣候變化報告中。

在第一篇論文中,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個較簡單的數學模型來理解全球氣候變化。他認為,由於海洋存在“熱慣性”,對溫室氣體等外界影響的反應有所滯後,本世紀全球變暖的趨勢只不過是以前排放溫室氣體的後果。

據魏格雷預測,到2400年,已存在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成分,將至少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1攝氏度;不斷新排放的溫室氣體,又將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額外升高2至6攝氏度。這兩個因素還會分別引起海平面每世紀上升10釐米和25釐米。

他在論文中說,要遏制氣候變暖的趨勢,現在就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極其低的水平,即使這樣海平面上升的趨勢恐怕也難以避免,每世紀10釐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樂觀的預測。

由傑拉爾德·梅爾等人發表的第二篇論文則預測,由於“熱慣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紀中人類不向大氣排放任何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也將至少升高0.5攝氏度,海平面將上升11釐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學家早先的預測值高了一倍多。梅爾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以前的預測沒有考慮到冰川融化等的影響。

梅爾的研究小組用兩套數學模型,藉助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為低、中、高時的氣候和海平面變化情況。


雨討厭你


完全沒問題,熱10度也總有人活下來。問題是人類有75億之多,想讓所有人都不受太大影響是不可能的,估算10到20億的氣候難民會產生。


第一週目我妻由乃


太空上的人能在上面生活了那麼長時間。陸地上的人輕鬆地能活過這個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