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本書看完回味無窮,時過多年你還記得其中一些橋段?

卡之洛娃


1.《烏合之眾》,明白自己不斷被洗腦成為烏合之眾的原因,非常流暢的社會心理學著作,也許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但書中觀點真是醍醐灌頂。

2.《莎士比亞全集》朱生豪譯本,朱生豪先生的文字功底太厲害,翻譯地非常工整雋雅;莎士比亞太神奇,“文豪”就是作品在任何時代都常讀常新,目前只看了戲劇部分,很多愛情劇的橋段都是莎翁用剩下的,很多對白是莎翁對人性的深刻洞察,16世紀的文學作品在當下讀來依然有相見恨晚之感。

3.還有一些書,記性太差修為不高,時間久了都忘了:比如《往事並不如煙》,基本是一氣讀完,相見恨晚,對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那批文人雅士突然就著了迷,實在是各有趣味和品性的一群人,後來讀了張新穎的《九個人》,提到了黃永玉等人,也覺得那批人真性情真執著,與《往事並不如煙》對照;還有,豐子愷的散文集,繪畫、音樂和文學作品都是相通的,大家往往能文中有畫有音律,豐子愷還有佛性,所以作品非常好看,他喜歡孩子他的作品也有孩子的爛漫。








生來彷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若干年前,我到一家單位上廁所,那時候解手都用報紙或者書本。

我看到有半本書當在那裡當手紙,就拿過來看一下,誰料想這一看,就看進去了。那本書第一遍看,寫的很荒誕,寫的是大唐衛國公李靖修建長安城,內容怪誕不羈,思路天馬行空。把長安城寫成大豬圈,穿插風塵三俠,我那天蹲在廁所兩個多小時,弄得那個單位好幾個老頭對我翻白眼。

那本書沒頭沒尾,前後好多頁被撕掉了,既不知道書名也不知道作者,看完後我真想把書偷走,在我想拿走時,一位單位老幹部一臉嚴肅的盯住我。

後來好幾年,我都在想那本書,甚至模仿他寫過一個也是荒誕的故事。

多年後,我才知道,作者是王小波,書叫黃金時代。我迄今為止,不怎麼喜歡國外的書籍,國內的作家,老的不算,現代的作家,王小波,金庸,王朔,唐浩明,陳忠實,路遙,二月河,莫言等是我喜歡的,王小波,名列前茅,那本書,也是我至今都回味無窮的一本書。





三尺青


謝謝,我是孖妤,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記得在初中的時候開始讀安托爾.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那時候覺得這本書是不錯的童話故事。那時候覺得“看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屬於美文系列內的,也特別喜歡這句話。

記得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故事寫的很精彩,帶有科幻性質的,一個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出了安全事故,導致降落在沙漠裡,又餓又渴,忽然天上下來了一個小王子。和小王子熟悉以後小王子講述了他來地球之前的一些經歷,自己住在一個小星球上,只有三座火山和一些花花草草什麼的,後來有朵玫瑰進入了他的星球,他細心照顧。後來又到了一些國王、商人、喝酒人、愛虛榮的人、地球等星球上去見過那些看似不可理解的大人。最終和狐狸成了朋友,最終又回到了自己可愛的星球,回去陪伴自己的玫瑰花。

而重讀《小王子》才覺得年少不懂小王子,看懂已是中年人。現在覺得故事也是一個隱藏了很豐富的信息和思想:

1、重要的東西是要用心體會的,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這富含東方禪宗的意蘊,有些事情並不像外表看上去那樣的,表面上就像小王子和狐狸的關係一樣,本來小王子和狐狸沒有任何關係,小王子覺得眼前的狐狸和其他千千萬萬的狐狸都沒有區別,但自從小王子馴化狐狸以後,他們的關係就顯得不一樣了。而變化的原因,則是為對方付出了感情。

2、對成人世界的規則和不切實際的追求的一種批判。比較突出的是小王子到國王、虛榮的人、愛喝酒的人、生意人、地理學家的星球上的一些對話明顯以小孩子的視角去看事情,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的國王,崇拜自己、給自己制訂規則,追求財富等。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這種採用誇張的語言表達了對現實社會成人世界追逐的權名利的一種不理解及一種批判和嘲諷。

3、曲折的愛情及嚮往美好的未來。本書中小王子所居住的星球中有三座火山,正好和現實中作者的妻子的家鄉被稱為“火山之國”相對應。同時,玫瑰又寓意愛情或漂亮的人。因此,小王子和玫瑰的故事在一定程序上反映出作者和妻子的關係的微妙的變化及曲折的愛情,最終迴歸愛情,嚮往的愛情是和自己愛的人長相廝守。

4、不忘初心,永葆童心。小說開始就是從6歲開始畫畫,而成人幾乎沒有人能看懂他的畫。當碰到小王子一看就懂的他的畫的時候他慢慢的又開始進行畫畫,包括過程中出現了以成年人的思維和童心的一些碰撞,即在修理飛機的時候,主人公和忙著修飛機,而小王子忙著讓給畫綿羊。最終在小王子離開後,主人公又開始回想畫的綿羊會不會把玫瑰花吃了等等。說明主人公雖然是成年人,但還是保留著一顆童心,追求著最初的童真。

聖埃克蘇佩裡小的時候就喜歡飛機,而根據其祖父的安排雖然去考海軍,他不喜歡也自然沒有去努力。祖父去世後,他依然去報了空軍,如願以償當上了飛行員,在經歷過兩三次較為嚴重的墜機事故,且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通過努力再次迴歸空軍,並重新擔任飛行員,說明了作者一生對飛行事業的熱愛,真正的在經歷大風大浪後也依然是永葆童心。

最後,還是以小說中“重要的東西都是要用心去看的”做為總結,我對於這本書記憶猶新,其實這本書很值得去細細品味,也有可能每個人與每個人理解本書的含義不盡相同。

我也衷心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我是孖妤,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你在讀書的道路並肩前行!


孖妤讀書


真有這樣一本書,那就是世界名著巜間愛》,那時我還在打工的日子,看了好幾遍,看的時候都是流著淚看完的,我記憶最深刻的那段就是故事寫到最後說男主人公在半夜裡會大聲呼叫女主人公的名字,然後儘管女主人公不在同一個地方,後來重逢了說出來才知道真有這回事,然後我想這可能就是戀人間的心靈相通,心靈感應吧!



金豬及漁


“另一個是一位廣東同學,姓鄭。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鄭老兄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

有一次,我隨手拿起一本文集,在目錄裡看到了“跑警報”這三個組合在一起非常奇異的字眼,好奇心作祟,找著頁碼翻過去讀,就讀到了上面這麼有趣的一段。本是性命堪憂的戰亂時光,竟然被人寫得這麼好玩。人常說的“苦中作樂”也比不得如此吧。標題下的作者名字寫著“汪曾祺”。那時,我見識有限,還不知道這是位怎樣鼎鼎有名的作家。我純粹為他的文筆打動,好像沒有經過雕琢,全憑樂天派的靈魂和對普通人世的洞察而寫作。

《跑警報》讓我看到了西南聯大的師生們在戰亂的年代怎樣可愛地活著。日本侵華,被迫西遷至昆明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堅持治學。可是舉國上下哪有不受侵擾的淨土,昆明仍頻繁地有日軍飛機來轟炸,上著課,總有空襲警報來打擾。一有警報,大家都得離開課堂往郊外跑,也就是這篇文章名字的由來。“跑”搭配“警報”雖然怪異,卻很形象。因為,每次警報聲起,師生們不是消極地“躲”,也不是狼狽地“逃”,既然空襲是不得不面對的災難,那就頗有風度地“跑”一“跑”吧。

後世人們毎談起舉國教育的延續與興盛,總繞不了西南聯大這一話題。民族危亡之際,西南聯大的師生們所展現的精神和氣節有太多事蹟可考。他們克服困難、勉力撐起國家教育,師者專心傳授、學者潛心求教,體格瘦弱、手無縛雞之力,都無懼戰火紛飛、看淡生死。從西南聯大走出的師生,很多成為了日後中國各行業的楷模。

我常常想起《跑警報》裡師生們面對空襲的各種風格,文首摘錄的毎逢空襲必燉蓮子的廣東同學,以邏輯推理在跑警報必經之路上找金子的某哲學系同學,每次都帶著女友情書跑警報的金姓同學……西南聯大人的“不在乎”精神,也是我們中國民族骨子裡面對憂患的樂觀精神。


張晴柔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一路乘船、火車回家。穿過了廣袤的國土。看到了稻田、魚塘、水渠、綠樹掩映下粉牆綽約村鎮組成的田園風光;看到了一個接一個嘈雜擁擠、濃煙滾滾的工業城市;看到了連綿起伏的著名山脈,婉蜒數千公里的壯麗大川;看們了成千上萬、隨處可遇的開朗的女孩子。

遲莉《致無盡歲月》

大毛在上車之前回頭望了望我。我把手微微地舉起搖了遙突然,我非常非常清晰地感覺到,十幾年的歲月就在他和我之間忽忽地過去了!如曠野裡灰色的野兔在奔跑。說簡單也很簡單,大毛一直想把我帶到更好的地方去生活,而我竟然傻乎乎地在武漢一呆就是十幾年將近二十年!

霧靄越發深重起來。路燈跳了一下,亮了。空氣中的水分幾乎用肉眼可以看出來。它們漸漸地浸透了我的肌膚。我呼吸困難但通體滋潤。武漢的水是甘甜的,這不能不承認。我在園子裡久久坐著,好像等待著什麼。不,我沒有等待。我是在想我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要像現在這樣生活,而不是那樣地生活。是不是由於我從小的經歷就埋下了我這一生的伏筆呢?是不是我這個人註定了或者說是習慣了在忍受苦難中捕獲那細小的微弱的幸福呢?或者說人生的幸福本來就細小和微弱,我是為了擴大它而在病態地自虐呢?為了看見食物那眩目的美好,我寧願飢餓。為了永遠的相聚,我寧願一再地分離。

我在用失去收穫得到嗎?我在用坎坷拒絕平淡嗎?

我在用缺陷逃避完滿嗎?是啊,在我這個年紀,我已經慢慢看見了自己,從透明的二十歲走了過來。對於這個姑娘,我有多麼熟悉就有多麼陌生,有多少喜歡就有多少討厭。我一直試圖對她解釋清楚什麼卻永遠也解釋不清楚,其中包括對大毛深深的歉意和比歉意更深刻更復雜的那份感覺。


雜誌青春


 我與讀書 兒時的我,在“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的詩歌聲中長大,每次端起書,看著那毫無生命的方塊字,我總是大喊沒意思。讀書是我最頭疼的事了。

  漸漸長大了,我感到了知識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從何說起。爸爸、媽媽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常常買許多書讓我閱讀。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們家裡開展成語比賽,該我說成語,媽媽說意思,我翻開成語詞典,說道:“金蟬脫殼(ké)。”剛一說完,爸爸、媽媽都鬨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媽媽看我一臉的驚詫,說:“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讀什麼。”“噢!是‘金蟬脫殼(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嚴肅的對我說:“以後要注意多讀書,那才能積累知識呀!”於是,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

  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當讀到安徒生的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當我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時,我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流過眼淚;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識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怎樣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地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是啊!讀書得好處無窮無盡。

  現在,當我捧起《鋼鐵識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裡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志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讓我佩服。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

  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名著有所瞭解;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讀《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讀書給了我知識,讀書給了我樂趣,讀書更給了我力量。


江陰艾譜保險箱1


中學時,我接觸到的文學作品還很少,農村的父母沒有為孩子買課外書的習慣,鄉下的中學也沒有圖書館。去語文老師辦公室交作業時,看到她有一本高鶚續寫的紅樓全本,怯怯地向老師借來看,不過沒看多久,就還回去了,老師怕我耽誤學習。

書中賈府的花團錦簇、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讓人印象深刻,但是有句話讓我很有感觸:就是鳳姐生日,賈璉和鮑二家的通姦,被發現後夫妻兩人鬧成一團,大家聽聞風聲都過來了,鳳姐便“不似先前那般潑了”。

簡直是神來之筆。曹公在生活中,絕對見到過這樣的場面:夫妻兩人廝鬧要死要活,什麼惡言惡語都說了,丈夫不像丈夫,要殺人,妻子不像妻子,句句話撓心口;但是在人前還要顧慮自己的形象,人一來,鳳姐角色立即無縫切換,其跋扈、膽色、機智可見一斑。

後來在生活中,我才發現這個場景到處可見,尤其是夫妻之間,把最醜陋的留給最親近的人,在人前還保持基本的禮儀,這既是人生的悲哀,也是人生的有趣之處。





布媽生活魔方


也許上了些年紀的人們都記得,當年有一本流行在中國大地上的蘇聯小說。書的名字是《鋼鐵是怎樣練成的》…

提到這本小說,至今我還有一種觸及靈魂的震撼。有一種深入肺腑的感動,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對人生思考,一種不由自主的,想哭的感覺…

我是流著眼淚把這本小說看完的。至今我仍然記得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寫在扉頁上的話,"人的生命是寶貴的。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感到懊悔,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青春和全部的生命,都獻給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一一為共產主義而奮鬥…"

這聲音震耳欲聾,這聲音令人驚醒。它曾經鞭策和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與蘇聯兒女去奮鬥…,蘇聯年輕的士兵們,甚至懷揣著這本小說,喊著保爾柯察金的名字向敵人衝鋒…

這本書之所以感人至深,以至於同化在當時的人們,與青少年們的血液和骨髓裡。最主要是因為,作者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書中記錄了那個艱苦的年代,記錄了作者在鐵與血中的成長,記錄了作者的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同時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及那個時代的人們艱苦奮鬥,奮發向上,不屈不撓和敢於犧牲的精神…

可以說,在當時所有的外國小說中,對國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這本書。它的積極進取精神,對於我們當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對於我們當年改變一窮二白的社會面貌,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邀你看夕陽


有沒有一本看完回味無窮…………,我記得我十歲時第一次見王光美大姐時,她送給我一本(楊靖宇將軍的故事)一書,我從書裡才知道了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蹟,不斷激勵著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此刻回味起來楊靖宇將軍的書裡的章節我都記憶猶新,為了紀念王光美同志,我把此書已獻國家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