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小知識丨4個問題,解決你備考過程中80%的疑惑

公務員備考期間你一定有許多問題,小龍老師整理了一些大家在備考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夠解決你的疑惑。

常識涉及的內容很多,我該如何備考?

常識考的範圍比較廣,複習難度比較大。很多考生對於常識第一反應就是直接放棄、不值得花時間學習。其實一旦你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的程度,很多題目看一眼就能快速選出答案。確實,做選擇題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和技巧的,但是任何技巧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作為基礎。你完全可以經常百度一下關於常識的內容,去稍微學一下,日復一日,你的常識必定可以提高!

第二步,如何來積累呢?就是要去做題,這題怎麼來做呢?就是我們歷年常識,甭管他有沒有考過,都去刷,刷到爛熟於心。因為常識考查的特點就是考查往年一些非常高頻的考點,它在後面會經常的出現,所以你要去刷題,這個積累的有效性是非常強的。

公考小知識丨4個問題,解決你備考過程中80%的疑惑


篇章閱讀題,會不自覺的快讀閱讀,容易出錯。但是仔細閱讀浪費時間驗證,有什麼好的做題辦法嗎?

對於篇章閱讀題,首先要明確閱讀順序,先根據題幹判斷題型優先級,再讀文段解題;其次,利用題幹關鍵詞定位原文,常見的關鍵詞有:全篇、第 × 段、關於 ××、“××”等,如遇到“對文中‘×××’如何理解?”這樣的表述,應該首先回到原文中對指定詞語進行定位,確定閱讀的範圍,快速解題。再次,合理調整做題順序,對於邏輯填空、語句填空及容易在原文定位的關於某具體話題的細節判斷題可優先做,對於考查通篇主旨的中心理解題及涉及全篇不易定位的細節判斷題可放在最後做;最後,依託重點提示把握文段結構,篇章閱讀的閱讀量很大,但出題人依然緊扣文段主題詞來設置題目,所以尋找重點提示信息就成為快速解題的關鍵。常見的重點提示有:整篇文章與各段落的首尾句、文段內部的關聯詞、特殊標點符號以及特殊標註的專有名詞。

建議考生把篇章閱讀整體的作答時間控制在5~7分鐘,在平時的練習中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對於關鍵信息的快速搜索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做題效率。

公考小知識丨4個問題,解決你備考過程中80%的疑惑


判斷題正確率達到多少才算是一個平均水平?

不同題型的正確率也不一樣,不同省份的題目難度也各不相同。當然僅僅達到平均正確率,對於成公上岸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考上公務員,我們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在此,我們以國考為參照來說說不同模塊正確率達到多少算是不錯的成績。

國考圖形題相對簡單,考點也比較常規,因此圖形達到80%的正確率算是很好了;國考定義題中,往往會有2道比較難以理解的題,對於考生而言,難度較大,再考慮到時間緊張的因素,定義正確率達到70%算是不錯了;國考的類比近年來會有一些新的考查形式,但是整體難度不大,考生認真學習,應該可以達到80%的正確率;而邏輯判斷這一模塊在近兩年國考地市級的卷子上出現了材料題,難度很大,對於參加地市級考試的考生而言,正確率能達到70%就已經很好了,而對於參加省部級考試的考生而言,正確率要力爭達到80%。

公考小知識丨4個問題,解決你備考過程中80%的疑惑


做資料分析題有什麼訣竅?

對於資料分析題目,若想在短時間內達到90%以上的正確率,必然需要經歷一個大量刷題的階段,所以考生若想抓住這部分的分數,一定要在學好基本考點與速算技巧的基礎上大量做題練習。當然,小龍老師也為大家提供了一些應試技巧:

1、做題口訣。讀問題,看時間,判題型,找數據,列式子,先別算,要想快,看選項。

2、考場做題順序。不要在考試的最後階段做資料分析,首先是因為資料分析並不難,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耐心與細心,如果還有二十分鐘就要交卷,必然失去做題的耐心,還會因為緊張犯很多低級錯誤。其次,在120分鐘的考試時間內,大腦不可能全程高速運轉,越到考試的後期,越難集中注意力,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也會下降。

3、題目取捨。對於做題速度較慢的學員,考試的時候,儘量先把每篇資料的前四道題做完,保證正確率,最後再做綜合分析題。因為綜合分析一道題目近似於四道小題,比較耗時,可放在最後完成,並且在已經做完絕大多數題目的基礎上再做綜合分析,壓力較小,更容易提升正確率。同時注意綜合分析的做題順序是先看CD選項,再看AB選項,遇到難題直接跳過,利用排除法解題。

4、養成草稿紙工整的習慣。草稿工整可以減少因為馬虎或筆誤造成的錯誤,同時也可以減少計算量,比如做綜合分析題目的時候發現答案和四個選項對不上,還可以觀察是否計算過程中出現問題,並不用全算一遍。

5、帶好考試必備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若遇到柱形圖的題目,要比較增長量的大小,可以通過用尺子量高度差來快速解決;或者對於餅形圖的題目,若要求比重,可直接利用量角器量出“部分”的角度,再除以“整體”的360度即可。

6、提高數字敏感性。記住常見的特徵百分數與分數的轉化表,常考的多次方數(比如1至25的平方,1-10的立方等),進而提高數字敏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