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無疫”村的守護者們——黃州區火車站開發區石頭坳村的戰疫故事

中國發展網 石頭坳村,一個不大的村子,沒有華麗的名字,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只有在疫情爆發以來,始終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村幹部,爭先恐後請戰的黨員,主動為鄉親們做事的退役軍人、志願者,還有許許多多主動捐款捐物的鄉親們。

石頭坳村位處黃州火車站開發區中心位置,全村284戶1179人,常住人口890 人,流動人口289人,春節期間從武漢返鄉23人。疫情至今,全村沒有一例疑似病例,沒有一例確診病例,是一個“零感染”的“無疫”村。讓我們跟隨鏡頭去找尋村裡抗疫一線的他們...

湖北黄冈:“无疫”村的守护者们——黄州区火车站开发区石头坳村的战疫故事

村支書付新華

“請出示一下證件,量下體溫”、“麻煩你登記一下”村支書付新華正和幾名值守人員一起在卡口檢查每一個通往的行人。1月初,付新華因胃出血仍堅持高壓工作,導致暈倒不省人事,被抬去做了全胃切除手術,出院時,醫生再三告誡他三個月內要好好靜養,不可參加工作,否則性命難保。疫情爆發後,躺在病床上的付新華寢食難安,再也做不到安心靜養,一天無數個電話打到村裡問情況。1月31日,他不顧家人及醫生的勸阻,毅然回到了崗位上,他說;“人民的生命重於泰山,我怎能安心,如何靜養?”。

疫情發生以來,由於該村地理位置優越,道路四通八達,幾條主次幹道是附近居民的必經之路,加上春節返鄉熱潮,人員流動量很大,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重重困難。付新華以身作則,衝在最前,帶領兩委和全體黨員幹部、志願者堅守一線,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打好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支部委員張奉松

“老張,我家要訂一份菜。”

“老張,我們家煤氣沒了。”

“張主任,物資到了,你簽收一下儘快發給村民吧。”

自古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張奉松就是村裡當之無愧的糧草大將軍,疫情期間他負責所有村民的物資發放和生活物資採購,哪家有需要,哪裡就能看到他的出現。1月22日開始至今他始終堅守崗位,沒有休息一天,連續的高壓工作,讓年過半百的他身體吃不消了,脖子連著半邊臉都腫得老高,不得不輸液打針,大家都勸他回家休息兩天,他總說:“我沒事,鄉親們都在家裡沒吃沒喝的,等疫情結束了,我再好好休息。”

村委會委員楊昆

村委會委員楊昆是村裡的民兵班長。疫情期間,無論颳風下雨,他組織民兵全天候循環巡邏村裡的每個角落,每天步行將近40公里;他主動分擔體溫排查包保76戶344人,逐戶排查過程中,他不停叮囑大家做好防護措施,又將自我隔離的重要性複述多次。晚上雙腿痛得麻木鑽心,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的出現在大家面前;他帶領村民兵多次協助全區裝卸物資,不怕苦、不怕累,首當其衝,在場的人每次都會問:“這是哪裡的民兵?做事真是賣力!”;他率領民兵二十四小時值守卡口,為我村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把鄉親們牢牢保護在當中;他偷偷將自己的生活物資分給大家,將自己的微光發揮到極致,溫暖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四十多天瘦十多斤,靠的不是語言,而是行動。

還有從疫情爆發開始,一直堅守在崗位,包保117戶455人,不漏一人、不掉一戶,將包保對象中的武漢返鄉人員、外地返鄉人員、外地滯留人員、特殊困難戶摸排得清清楚楚的支部委員龍宇。還有奮勇當先,認真工作,巾幗不讓鬚眉的村委會女幹部萬春玲。

大“疫”無情人有情—石頭坳村志願者和愛心群眾們

2月4日,在村幹部堅持不懈的宣傳教育下,村民開始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紛紛自發在自家門前設置路障,石頭坳村自此進入全民“戰疫”時期。

2月6日,退役軍人範濤來到村部,怯怯的說:“我想為大家做點事”;相繼到村請戰的退役軍人萬偉,他說“一輩子沒多少為國家奉獻的機會,光榮!”並第一時間向村部捐款1000元;還有退役軍人付強、龍徵兵、萬林等人;74歲的老黨員陳西倫說:“關鍵時刻我要上。”志願者範剛、劉勇、楊操、王愛平等人,他們紛紛主動請戰,加入守護家園的行動中。

2月16日,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外地居民,給村部捐贈50斤強化戊二醛,隨後又送來30個口罩和皮膚消毒液,他說:“你們每天為了村民到處奔波,希望你們能保護好自己”;3月5日,80歲貧困老人劉炳蘭顫顫巍巍走到村部,拿著200元執意要捐款,他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也許是老人節衣縮食大半年才省下來的。(廖亮 徐娜 陳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