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裡令我魂牽夢繞 鄭家屯

在我的《百感雜陳集》中,第一篇便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___鄭家屯》 ,大約一萬多字。文中介紹了這個小屯的來歷及我父輩、我輩在屯子裡生存的近百年的歷史及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社會動盪、變遷及這裡的農民的命運變化……這個歷史小屯在現在高科技新政策的感召下即將消亡的時刻,真想再說說它曾經的存在、和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中粉身碎骨的無助及無可奈何。我不想讓誰記住它,只想以此寄託我的一點哀思……

1、這裡令我魂牽夢繞 鄭家屯


聽老人們說,在很早的時候,這是一片很大的地方,這裡稀拉住著三戶人家,一家姓鄭,一家姓曹,一家姓吳,三家三個寡婦,然而這三戶人家住的不和諧,常常因為地界爭吵,寡婦都會武藝,都有大馬,有一天又因為地界起了矛盾,鄭姓寡婦提議:我們三家騎馬佔地盤,在一個時辰之內,你騎馬跑多大圈,這個地盤就是你的。關於曹姓和吳姓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多,只知道鄭姓寡婦叫鄭老闆子,大腳片,很高大,面容奇醜,有倆閨女……這事由她主持,一個時辰之後,就劃定了三塊地盤,以姓定名,鄭姓寡婦的地盤就是現在的村鄭家屯,南面地盤就是曹家屯,北面就是吳家屯,但後來改二臺子了。這三家的子子孫孫在這裡生活,後來鄭家的吳姓絕了,現在屯子楊姓老屋就是鄭家舊址。曹家現在有姓曹的後人,二臺子仍姓吳的是大姓。後來關里人大批移民就來到這裡,我家就是移民的後人。

六十年代我就出生在這個鄭家屯。當時小村子人口不多,已沒鄭姓。大約有20多戶人家。有姓周的一大戶,周姓一族較富裕。剛解放時,他們大多都是富裕中農,所以在屯子裡有地位。其次有何家、趙家、楊家,這幾族都是實實在在的貧僱農。老實本分,不佔尖,挺隨和。剩下的就是我們王家,有生意人,手藝人,有讀書人,在屯子裡被人瞧得起。有大事小情,寫寫算算都是臉面人。

我出生的時候,媽媽已經生了兩個兒子。我大哥,還有現在的大哥(原來是二哥)。大哥6歲,二哥三歲,當時爺爺身體不好,田裡活幹不動,做點小生意,奶奶眼神不好,拿現在說也得有800度近視……父親一次特殊的緣故,右手殘疾(我曾專題寫過《父親的斷指》。媽媽過門時只有19歲,不久家裡的生活擔子就落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一連生了兩個兒子,媽媽每天除了伺候兩個孩子外,還要到田間勞作。 一年之後,我降生了。懷著我的那年冬天,媽媽咳嗽了一冬,我生出來的時候。乾癟瘦小,皮膚黑紅。我的大哥有一天鑽進媽媽住的帷帳中,看了看我,擔心地對我媽媽說:“我看這孩子活不了…”媽媽看著他稚氣可愛的小臉,又看了看襁褓中的我,沒說什麼,只是愛憐的叫哥出去帳篷,給他一個雞蛋,說:“去和奶奶玩,看把妹妹吵醒了。”

但後來我活了,他卻死了。

一天下午,他在屋子裡的地上玩“豬籽兒”(豬的膝關節的一小塊,是北方孩子的玩具)突然喊媽說肚子疼,我媽把他抱以床上,揉揉,沒好,等晚上爺爺回家來,就找來的巫醫,寫了一道符,燒成灰,放在一碗水中,讓我哥喝了。還是沒好,疼得了不得,當時醫療條件很差,家裡又沒有錢。也沒請醫生治療,幾天之後就死啦。我的媽媽哭啊,都暈厥過去了……他忍著喪子的劇痛。堅強的伺候著我們兩個,我的二哥(就是現在的大哥),伺候著我們一家老小的生活……。

1960年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有六個孩子了。我一個哥哥四個弟弟。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家有一個70多歲的老奶奶和六個未成年的孩子,爸爸當時在小荒大隊當會計,離家遠,晚上不回來……媽媽在生產隊幹活,還要伺候老人和六個孩子。那個時期媽媽很累很苦,但很高興,因為我們六個都很健康,很聽話,學習也很努力。記得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期末考試,我語文數學都考100分,那年排大榜,貼在當時學校的東面房山子上,我第一名。這得那時我哥哥六年級,他們班的同學都紛紛來一年級爬窗戶看我,(記得有我任教中學時的教導主任王勝山)他們抻著脖子問:“哪個是王志剛的妹妹?”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期末學校開總結大會的時候,我得了獎狀。記得獎品有一個塑料格尺,還有本。回家的時候,全家人都很高興,特別是我奶奶,逢人便講我們家小丫考了第一名呢!

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了,我那時雖小,但也參加了那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那時我才10多歲,也參加了紅衛兵,回到生產隊每天晚上都和社員們一起開會。那個時候搞階級鬥爭,一定要在社員當中揪出壞分子。記得那時候周家是富裕中農,聽說,還是剛解放時用錢買的成分,不然的話應該是富農呢。搞階級鬥爭的時候,文革派就盯上了周家的二爺二奶。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鄭家屯住進了解放軍宣傳隊,一共三個人,一個排長兩個戰士,我記得那個大個兒的排長姓戴,他們來了之後,每天晚上都開會搞階級鬥爭。讓大家擦亮眼睛一定要揪出反革命分子,當時有一些造反派,還有公社派來的幹部,有姜躍先,趙書海等……我們一個幾十戶的小屯子,住進了解放軍宣傳隊,貧下中農造反派,有公社裡的支左幹部,每天生產隊的隊部裡,是五間房子的大屋子,都坐滿了人,人人臉上都很嚴肅,好像真有敵人隱藏在群眾之中。

在工作組發動群眾深挖階級敵人時,不久就有人舉報了,說老周家二爺二奶家有槍,終於挖出來了,這時解放軍宣傳隊,農場工作幹部工作隊,還有紅衛兵造反派……在解放軍戴排長的帶領下,來到周家翻槍,周家是五間正房,週二爺二奶住西屋。那天去了很多人。把周家的牆壁都鑿開了,但沒找到槍,找到了100多發子彈,當時真是觸目驚心,誰敢相信這是事實呢!因為必定解放了十五、六年了,他家怎麼會藏槍呢!看來階級鬥爭真的存在。這個時候人們都人心惶惶,說不定哪家還有問題呢!階級鬥爭繼續深入,不久在周木匠家的廁所糞缸旁挖出了80多發子彈,聽說裡邊還上著油呢……在鄭家屯搞階級鬥爭中算是很有成績的,接著就是批鬥,記得每天批鬥週二爺二奶,後來又揪出了偷生產隊飼料的飼養員張二哥,再後來就出來了走資派生產隊

長齊大哥,批鬥他們的時候要戴高帽子……我每天都跟著社員們去開會。由於當時生產隊缺少有文化的人,解放軍宣傳隊的戴排長就選我做大會的記錄人。當時我個頭不高,清瘦,但人們知道我學習好……我當時很驕傲,也很榮幸,就整天的跟在解放軍宣傳隊的屁股後,我這個乾瘦的小丫頭,字寫得好,還能寫文章,他們也對我很好,其實那時我才十幾歲,大約還沒過15歲。文化大革命的轟轟烈烈,階級鬥爭如火如荼,接著屯子裡就來了“五七”幹校人員,是遼寧省兒童劇院的演員們,我們屯子裡住了五戶,我的鄰居大娘家給騰出了房子,那時是不給租金的,住的是29歲的演員馬建平和28歲女歌唱演員張素珍,男的高高帥帥,文靜又活潑健談,女的白淨,美麗,很熱情,常讓我去她屋裡待會,給我好吃的,我第一次在她家裡看到一旅行袋的大紅蘋果……(當時農村不種果樹,哪家都沒錢,孩子們上哪裡見蘋果去呢……)初冬的時候,得勝大隊(現在已是得勝鎮)在向陽農場革委會的倡議下,成立了文藝宣傳隊,隊長就是“五七”戰士馬建平,我是創作組的,還有一個是我的同學陸萬田,我們倆寫劇本,他寫一個二人轉《以隊為家的陸春煊》,我寫一個話劇《鄭家屯裡事》,我們倆一邊寫,隊長兼導演的馬建平就帶領30多隊員緊鑼密鼓的排練,因為不久就要到農場匯演。陸萬田的二人轉寫出來了,馬建平看了,說:“二人轉怎麼可以寫300句呢,演員唱不下來的,改,縮到120句。”陸是挺倔強的人,他寫的人物的事蹟120句他認為寫不出來。就說:“我是整不出來了,誰能整誰整吧”,馬建平直眼兒了,陸萬田不改咋辦呢?這個二人轉還是這個宣傳隊的重要節目,社員們特別喜歡二人轉的,當時搞階級鬥爭,宣傳無私奉獻以隊為家的人。這個題材也是政審過的,都報上去,怎麼辦?我當時正寫劇本,也接近尾聲。也等著排練呢。沒辦法,馬建平就找到我說,你的劇本暫時停一天,今晚你一定要把陸萬田的二人轉改到120句。我在什麼地方都聽話,特別管我的上級,我立馬接過他手中的二人轉材料,看了兩遍,經過一個晚上,終於120句二人轉劇本出來了。由齊顯營和張鳳梅兩個來表演。第二天就開始排練,我現在還記得二人轉前邊的小續:太陽一出啊,照啊四方,向陽農場啊一派好風光,……農業生產啊蒸蒸日上啊……

第二天我又投人到我的劇本的掃尾和修改中……經馬建平審查,過關,接著就你排練……在那次全向陽農場大隊的匯演中,我們隊的二人轉和話劇還是最受歡迎的呢,因為有省裡來的演員做導演,我們的素材都是來自階級鬥爭中,哈哈,當時我也小有名氣呢……

文藝宣傳配合著各類工作組的階級鬥爭工作繼續進行著……年初宣傳隊就解撒了。

解放軍宣傳隊和上級來的工作組在鄭家屯工作大約一年。解放軍就被招回部隊了。工作組也回政府了。屯子裡的階級鬥爭就撂下了。但運動還沒有結束,不久就掀起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高潮。記得那時公社的革委會組織一次宣傳活動,主題是:頌揚毛主席的豐功偉績,我被選上演講員。我就開始組織並背誦毛主席的材料,然後到各個村子去講,記得當時我還在公社大禮堂講過一次,現在想想也覺得挺逗人兒的,我一個個小孩子能講什麼呢!但當時聽的人老多老多,而且個個都是那樣認真嚴肅……

1972年以後我就到學校教書了,也離開了生我養我的鄭家屯。今年6月18日我回鄉辦事,我們的車是從高升那邊沿公路回老家去鄉政府,途徑我故鄉的一條小路,我告訴女兒慢點開,我把車窗搖下來,透過眼鏡向北張望,啊,我一下愣住,往鄭家去的土小路 現在變成石板路了,路邊楊柳排排,整齊繁茂,我讓女兒停車,我下了車沿著小路向北走,看見了鄭家屯變了,我已經找不到了我家過去土屋的位置.便原路返回……在路拐彎處鄭家屯的牌子下留影。

鄭家屯,我的故鄉,我的出生地,這裡曾是我一直魂牽夢繞的地方……

1、這裡令我魂牽夢繞 鄭家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