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创新者的窘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每日一书:《创新者的窘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就算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也有可能错失城池。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恰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书名: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作者克里斯坦森因“颠覆性创新”理论被誉为“创新沙皇”,他在业界积累15年管理和创业经验后,回到哈佛攻读博士,之后留校任教。出版2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在中国创业者群体中依旧非常火爆,它依然在指导着一大批创业公司的商业实践。

他有两句名言,第一句话是:“就算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也有可能错失城池。”第二句话是:“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恰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仅仅跟上快速的技术变革是不够的。企业必须从价值网的全局考虑,综合考虑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等多种要素,才能理解颠覆性创新的本质,也才能防范其他企业利用破坏性技术对本企业的颠覆。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这本书:第一,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第二,价值网和颠覆性创新;第三,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


每日一书:《创新者的窘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


“延续性技术”,它强调新技术是在原有技术轨迹的延长线上进行的创新。而“破坏性技术”,它不是在原有技术轨迹基础上发展,而是另起炉灶,它甚至还会打破原有的技术发展的道路,打破传统、另辟蹊径。

这本书中颠覆性创新理论里面所说的破坏性技术,往往是那些不怎么先进,甚至是在主要性能方面比原有技术还差的技术。因为如果破坏性技术和原有技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或比原有技术好很多,那些财大气粗的领先企业早就去投资、掌握甚至垄断。

1956年IBM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驱动器,之后主流市场都采用了14英寸的规格,期间一家公司生产了8英寸的硬盘,因存储量小而被歧视。之后硬盘经过无数次的迭代,今天各种IT设备里普及的是容量更大且体积更小的闪存。

这个数据存储的例子,所发生的颠覆,包含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层面,另一个是企业层面——在技术层面,是一项刚开始看起来比较“low”的新技术,对另一个传统技术的颠覆,这也就是上面说到的破坏性技术的概念。而在企业层面,是一批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对采用传统技术主流企业的颠覆,这就是所谓颠覆性创新的概念。

书中还指出,类似于数据存储的其它行业里,新企业颠覆主流企业的现象,都在不断上演。

所谓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都是和行业原来的主流技术比较而言的。延续性技术是延续了行业主流技术的技术路径,而破坏性技术采取的是不同于行业主流技术的技术路径,此外,破坏性技术通常是从低端切入,刚出现时,在某些主要性能方面还不如行业主流技术。


每日一书:《创新者的窘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价值网和颠覆性创新


所谓的价值网,是指相关利益者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了客户、产品、技术和组织四个方面。

以上面硬盘为例:从用户的角度看,关系网是小存储的硬盘成本高、存储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再根据客户的反馈向供应商上采购,大型供应商就没用动力去研发和推广小存储的硬盘。

从产品的角度看,硬盘生产存在一个关系网,任何一家公司不可能生产一个完整的硬盘,那样成本太高,他们都是从特定供应商采购原材料,但是小存储的硬盘因为市场小,很多供应商根本不愿意配合生产。

技术角度的关系网是,生产小存储的硬盘需要很多辅助技术做支持,由于这些辅助技术没有成熟,所以主要先进的技术发展通常很缓慢。

从组织角度看,企业的内部组织就是一个网络,企业员工更偏向于延续性技术,因为那样员工更能发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而排斥破坏性技术,可能面临的就是失业。

再来看个PC电脑被颠覆的例子:1940年左右,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被研制出来,之后10年又推出了UNIVAC,目的是为了科研使用,还预测了50年后销量将达到1000台。但10年后,IBM因把这种电脑改良后进行商用,定位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这也是IBM名字由来)。10年后UNIVAC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但是IBM拥有了整个市场,2004年IBM的PC业务又被联想收购。

论技术,UNIVAC无疑是最好的,IBM次之,联想更是落后了几十年。谁又能想到当时几乎拥有了整个市场的IBM,几十年后却被一家中国公司给收购。主流技术和主流企业,都好像被施了魔咒一样,难逃被不断颠覆的命运。也正是基于对这现象的观察,克里斯滕森才总结出了颠覆性创新理论

价值网是企业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的存在,约束了在位主流企业采用破坏性技术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使得在位主流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延续性技术,并随着产业的发展最终可能被采用了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所颠覆。


每日一书:《创新者的窘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


书中说道,主流企业因为被自己的价值网给“套住了”,很难采用破坏性技术,反而容易被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颠覆。


书中还用了五个不来总结:

看不见用户、看不起需求、看不懂模式、学不会组织、跟不上市场。
“看不见用户”,主流企业有自己积累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这些企业的信条,但这些主流企业很可能忽视了“潜在客户”的存在,忽略了那些过去不是企业的客户,但未来可能成为客户,甚至可能成为主要客户的企业或个人。
“看不起需求”,刚刚出现的小市场往往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也正因如此,大企业看不上的小市场往往能够成为新创企业立足的起点。
“看不懂模式”,基于破坏性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往往是主流企业看不懂的,就像作为传统线下租赁巨头的百视通没有互联网基因,看不懂线上租赁的模式。
“学不会组织”,主流企业已有的机构、惯性和流程等因素,会制约它适应新变化、新形势,采用破坏性技术的能力。
“跟不上市场”,主流企业在错失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最佳时机后,没能够及时积累市场转型需要的能力而一再错过机会。

主流企业之所以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不是因为它们的传统业务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企业所在的价值网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看不见潜在用户,看不起小需求,看不懂新模式,学不会改变组织,最后跟不上市场发展。


每日一书:《创新者的窘境》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总结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

第一、延续性技术是延续了行业主流技术的技术路径,而破坏性技术采取的是不同于行业主流技术的技术路径,此外,破坏性技术通常是从低端切入,刚出现时,在某些主要性能方面还不如行业主流技术。

第二、价值网是企业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的存在,约束了在位主流企业采用破坏性技术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使得在位主流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延续性技术,并随着产业的发展最终可能被采用了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所颠覆。

第三、主流企业之所以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不是因为它们的传统业务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企业所在的价值网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看不见潜在用户,看不起小需求,看不懂新模式,学不会改变组织,最后跟不上市场发展。

以上就是主流企业面临的窘境,至于主流企业如何破局,如何突破创新者的窘境,请关注明天分享的克里斯滕森的另一本书《创新者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