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其實和舅舅沒半點關係


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風俗文化,比如說話的時候盯著別人的眼睛看這種行為,在中國是代表對說話人的尊重,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但是在有的國家卻代表著對別人的不尊重,一直盯著別人眼睛看在這些國家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相同的手勢在不同的國家也會有著不同的含義,OK這個手勢在美國代表認可沒問題的意思,在日本則用於表示錢,在巴西以及德國這個手勢都代表的是很粗魯的意思。就連點頭這個動作在有的國家意思也不一樣,點頭我們都默認是可以的意思,但是在有的國家卻表示否定的意思,比如保加利亞。

老祖宗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其實和舅舅沒半點關係

不同國家也會有不同的忌諱,比如在中國因為諧音的關係,覺得4是不吉利的數字,在西方很多國家則很忌諱13這個數字。在中國如果見到貓頭鷹的話,老人家都會覺得不吉利,因為貓頭鷹的叫聲像是小孩的哭聲、但是貓頭鷹在英國等地方卻是吉祥物,代表著很多正面的感情,在《哈利波特》電影中還以信使的身份出現,地位和鴿子差不多。

因為這種文化差異的存在,所以不同國家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無法相互理解,像是在中國,過完年之後的當月不準去剪頭髮。老人們常說“正月剃頭死舅舅”,所以不管正月里長長的頭髮讓大家看上去多麼的不修邊幅,理髮這件事也是絕對被禁止的,相應的在過年之前理髮店的生意就會非常火爆。

老祖宗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其實和舅舅沒半點關係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實際上是一句歇後語,其中的“死舅”為諧音,正解應該是“思舊”,這兩個字指的是思念明朝。清軍入關之後,為了徹底更改關內百姓的生活方式,在中原地實行“剃髮易服”的法令。所謂剃髮令、易服令就是要剃掉男子前半部分的頭髮,後面的頭髮編成辮子。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政策,這無可厚非,但是清朝的手段過於簡單直接,而且同時期一起出臺的圈地、占房、投充、逃人法都有著不小的弊病,很受老百姓們牴觸,其中尤其以剃髮令受到的抵制最為激烈。

老祖宗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其實和舅舅沒半點關係

其實每個時代的老百姓都一樣,誰當皇帝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小日子能不能過好才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開始清軍入關的時候還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因為這代表著國家總算能安定下來了。

但是清朝統治者隨後很快開始推行的“剃髮易服令”,這一法令遭到了許多百姓的強烈抵制,甚至很多人開始了自發的反清起義。當時國內許多傳教士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一向安於現狀的中國百姓居然在國家剛剛安定下來的時候,為了保衛頭髮拿起了武器,誇張一點說,也許很多士兵在保衛國家的時候都沒有這麼勇敢。

老祖宗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其實和舅舅沒半點關係

這些傳教士無法理解封建時期的中國人對於頭髮的重視,封建時期儒家文化在百姓心中地位很高,其中有“以孝治國”的原則,孝順是人們最重視的品質。而《孝經》中又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所以說,普通人遵守孝道的體現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與頭髮,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父母給予你的,要是受到損傷的話就是不孝的證明,因此在很多人心中,保護好自己的頭髮,當然比保衛皇帝和朝廷還要重要。

老祖宗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其實和舅舅沒半點關係

但是清軍剛剛入關,正是需要從政治到思想文化徹底驅除明朝遺留痕跡的時候,清朝統治者十分重視這一法令的推行,他們認為一樣的髮型和一樣的服飾有助於民族融合與國家安定。

見到了百姓們的激烈反抗之後,清朝統治者更加堅定了推行這一法令的決心,當時很多不願意剃髮的人被處死。不過這樣的口號也沒有嚇到那些堅決要保護自己頭髮的百姓,他們以“頭可斷髮不可剃”來回應,表達自己絕不剃髮的決心。

老祖宗為何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其實和舅舅沒半點關係

但是這些沒有組織性的百姓怎麼可能鬥得過朝廷,最終因剃髮令而起的動亂還是被鎮壓了,敢怒不敢言的百姓們便想出了其他的辦法來宣洩心中的憤怒,那就是在正月裡不剃頭,意思其實就是“思舊”、“思明”。為了掩人耳目,這兩個字又演化出諧音,最終變成“正月裡剃頭——死舅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