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叶之庭》:年龄和身份差距的背后,是属于新海诚的孤悲物语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陈冰研


《言叶之庭》是新海诚于2013年掌镜的影片。该片全长只有46分钟,却令人印象深刻。曾有人说,如果有一个导演,让画面主导电影,让观众的听觉与风雨共鸣,他一定是新海诚。如果有一部短片动画,剧情流于俗套却直叫人念念不忘,它一定是《言叶之庭》。

影片的情节平淡,讲述了男女主隔着年龄和身份的差距,彼此牵挂,却最终没有在一起的纯爱故事。15岁的高中生秋月,在一个下雨的早晨,逃课来到了隐于闹市的庭院。在那里,他遇见了27岁的雪野。女子边吃巧克力变饮啤酒的样子,引起了秋月的注意。在这雨天宁静的小亭子中,各怀心事的两人不期而遇,感觉又似曾相识。之后,每到落雨之时,两人便会不约而同在亭中相遇,由此展开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

整部影片传递的,依旧是距离和思念的主题。秋月和雪野之间,隔着12岁的年龄,隔着学生与老师的身份,似乎注定是一场欢喜梦。但即使是这样,新海诚用其写意般的叙事,细腻鲜活的画面,为我们谱写了一段隐秘而真切的感情,一场清新盎然的视觉盛宴。我们为男女主真挚的爱意而动容,也为两人最后的分别而惋惜。

本片看似短小精悍,但实则信息量十分丰富。今天,我将从电影色彩的运用、雨景背后的象征意义,影片的艺术特点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一下这部影片所呈现的深层次含义。

《言叶之庭》:年龄和身份差距的背后,是属于新海诚的孤悲物语

01、细腻纯美的色彩,婉转鲜活的色调,将主人公在不同场景下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新海诚动画的画面唯美,极其注重色彩在电影中的呈现。其通过色彩传递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言叶之庭》即是借助精致设计的色彩元素,提升作品整体表现力的典范之作。暗色调的秋叶,暖色调的雪野,通过最直观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了男女主独有的个性特征。

男主秋月:低明度低纯度的黑白灰三色,呈现安静内敛的人物个性

在影片中,15岁的男主秋月,是高一的一名学生。与同龄男生的莽撞、神经大条不同,秋月性格内敛安静,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这或许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母亲大大咧咧,兄长忙于上班,秋月在学业之于,不得不承担大部分的家务。甚至为了自己制鞋的梦想,他还要忙于勤工俭学,赚取购买材料的费用。

为了塑造这样一个自立懂事却又略带青涩单纯的男主形象,导演采用了较为黯淡的色彩元素予以支撑。

我们可以看到,在居家的场景中,秋月大多身着灰白色短袖、深黑色短裤,体现休闲沉稳的形象。而在学校中,浅褐色的长裤,米白色的短袖制服,和周围学生一样的穿着,又在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如此成熟的秋月,其实也只是个15岁的少年啊。

而在与女主的相处画面中,低明度低亮度的色彩规划,呈现出略带犹豫哀伤的情感特点。在男女主首次相遇的碧叶庭院,秋月身着墨绿色学生毛衫,搭配着浅白学院式衬衫,与周围高纯度的深绿色林叶相融合,烘托出男主青春干练而又稳重沉着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在我看来,导演使用暗色调塑造男主的形象,除了体现其内敛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秋月在与雪野的情感中,处于弱势地位。默默逐梦,辛勤打工,是为了突破12岁年龄隔阂,让雪野不把自己当个孩子看待。秋月超出年龄的成熟,以及为了爱情的努力,让人动容。

《言叶之庭》:年龄和身份差距的背后,是属于新海诚的孤悲物语

② 女主雪野:高明度低纯度的浅色系,塑造了文雅可人的性格特征

与男主秋月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规划不同,女主雪野身上,开始有了暖色调的加入。影片中的雪野,是秋月学校的语文老师。但与以往师生和睦的景象不同,雪野却被高三女生的语言暴力所伤害,是她无法突破心理障碍,继续在学校里教书。身边的男友,也在雪野最痛苦的日子里,选择相信谣言,没有相伴在雪野身边。所有的遭遇,使雪野心中感到无比的苦闷与压抑,无所适从。

为了塑造这样一个知性优雅而又略带抑郁的女主形象,导演采用了高明度低纯度的色调予以体现。居家独处的雪野,身穿米白色短袖,暗红色短裤,安静优雅,却让人感到她的迷茫与压抑。去学校办理离职手续,以及秋月得知雪野老师身份后,雪野身着蓝褐色的小西服,内搭浅绿色的衬衫,身着深褐色九分裤,显得知性独立,文艺文雅。

但在与男主秋月的相处中,雪野却显得更为活泼生动。在碧叶庭院中,雪野或身穿浅黄色长袖,或身着草绿色长裙,两人一起吃便当,一起聊天。通过暖色调的呈现,我们可以感觉雪野的黑暗的内心中,逐渐透进丝丝的亮光。与秋月相处的日子,虽然平静的如同一碗端平的白开水,但却有温馨美好。

在我看来,导演用暖色塑造雪野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她优雅知性的形象,也蕴含着雪野逐渐找到生活希望的命运走向。是秋月的出现,两人相处中点点滴滴的情真意切,让雪野找到了走下去的力量。她从之前的独自喝酒吃巧克力的忧郁,转变为与秋月饮酒畅聊时的洒脱爽快。色彩情感趋向于更有活力的表达,让人直观地感觉雪野心境的巨大变化。

《言叶之庭》:年龄和身份差距的背后,是属于新海诚的孤悲物语

02、雨景作为符号贯穿影片始终,男女主在细雨中萌生情愫,在暴雨中互诉衷肠,却也在雨过天晴后,难逃分离的宿命

和宫崎骏一样,新海诚的动画中,也总有几样物品,作为暗线,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例如《秒速五厘米》中的樱花花瓣,《你的名字》中的绳结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本片中,雨作为特殊的符号语言,贯穿了80%的镜头,成为继男女主角之后的第三位"主人公"。这绝非镜头的随意堆砌,而是新海诚的巧妙构思。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一一分析:

① 寄情于景,通过对雨景的刻画,推动人物情感发展

首先,在影片中,雨天是男女主见面的契机,推动着剧情的缓缓发展;

故事的第一个场景是一场雷雨,雪野和秋月在宁静的庭院中相遇。一个苦闷喝酒,一个默默画画,两人就在这个宁静的雨天彼此相伴。第二次在雨中相遇,两人逐渐熟络,秋月告诉雪野,自己只会在雨天逃课,雪野则回应或许还会再见。

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两人开始频繁地见面。秋月告诉雪野自己制鞋的梦想,雪野主动也脱下鞋,作为秋月制鞋的模特。莫名的情愫也在这雨季的庭院中,悄悄蔓延。故事的最后一个场景,依旧是场雷雨,雪野赤脚冲下楼梯,与秋月相拥而泣。两人也在这场大雨之后,依依惜别,各自安好。

可以说,雨天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景,它被导演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其创造了男女主的首次相遇,又在冥冥之中参与了他们后续的会面。男女主囿于"梅雨季节"的到来变得相互熟络,也囿于"炎炎夏日"的到来而彼此牵挂着对方。在这过程中,导演借用交叉渲染的表现手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延伸发展。

其次,雨作为男女主情感的载体,见证了人物情感的层层递进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会发现男女主的情感走向,随着雨天的出现,不断得以铺垫。体现在影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 雷雨中的庭院邂逅,这时的男女主初次见面,彼此生份。
    雪野因学校的流言,喝着闷酒,看向远方。秋月在一旁默默画着草图,却觉得雪野似曾相识。两人没有过多交流,各怀心事。
  • ·梅雨季的频繁相遇,这时的男女主逐渐熟络,萌生情愫。原本孤单的两颗心,在聊天互动间逐渐靠近。秋月也第一次将制鞋的梦想告诉了雪野,也表示自己想给雪野做一双鞋。此时的雨水淅淅沥沥,在两人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 ·暴雨中的楼梯转角,这时的男女主相拥而泣,互诉衷肠。秋月鼓起勇气向雪野表白,雪野却以老师身份而婉拒。心灰意冷的秋月转身离开,独自一人的雪野回想以往种种,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起身追赶秋月。两人在风雨中泪流满面,终于正视了对于彼此的情感。

在我看来,雨天作为男女主的情感的有力载体,是折射不同情境下人物内心情感的最佳方式。影片前半部分的小雨、细雨酝酿着情感的递增,那影片后半部分,导演就借用了大量的雨水,让人物的情感得以释放。

雪野最后的大哭,将前句积淀下来的所有克制,所有含蓄,所有矫情都统统碎一地。在这一幕幕雨景中,也调动着观众情绪的起起伏伏。

《言叶之庭》:年龄和身份差距的背后,是属于新海诚的孤悲物语

②雨景的背后,蕴含着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预示离别的结局

全片是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庭院邂逅、雨中倾诉以及情感别离而铺展演进的。

影片因一场雨而拉开序幕,又在一场雨后逐渐落幕,首尾呼应,形成了故事的闭环。而这不间断的雨水,夹杂着莫名的哀伤,似乎也预示着男女主最终并不在一起的结局。

此外,导演引用《万叶集.雷神短歌篇》中的俳句,也营造出莫名的孤独悲伤,与男女主哀伤凄美的爱情向契合。当雪野起身打伞,浅浅吟出短歌的上联"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似乎在表达,原来偌大的城市,我们看似像是不期而遇,但却是宿命的安排。而当秋月终于在课本中找到短歌的下联"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以往经历的点滴,我已倾心于你,但你会同意么?

在多少个雨天的相处中,两个人彼此怀揣爱意,却都不敢透露心声。然而他们一个是高中生,一个已然是成熟女性,年龄和身份的差距,让他们不断猜测对方的心意,就好似这雾雨蒙蒙,扰人思绪,生怕这只不过是一场欢喜梦。

在我看来,导演在影片中浓墨重彩地描写雨景,赋予雨丰富的意象,想表达的还是距离和思念的主题。

雪野和秋月的情感,隔着无法改变的世俗差距,注定是一场无果的爱恋。但曾经的相遇,最后的相拥,离别后的来信,传递着两人绵延的思念。隐约雷鸣,阴霾天空,我还是会想起你吧。

《言叶之庭》:年龄和身份差距的背后,是属于新海诚的孤悲物语

03、影片用现实存在的景色添加了戏剧色彩的故事,虚实结合的手法背后折射日本当代的社会特点

《言叶之庭》继承了日式自然内敛的风格,整部影片抽离了复杂的叙事关系,讲述了符合东方人审美平衡的纯爱,给观众带来诗意化的观影体验。

新海诚对于实景的就地取材,配合着细腻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最清澈的情感同时,也折射出属于日本社会的独有特点。

所以为了让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这部影片,我将结合自己的观影感受,谈谈影片背后的独特意义。

① 秋月热衷"制鞋",展现日本细腻的匠人精神

影片中,秋月和同龄咋咋呼呼的男生不同,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制鞋师。在制鞋的过程中,秋月仿佛脱离了十五岁的孩子气,变得认真执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意义。他也并非三分钟热度,为了攒钱买材料,他辛勤打工。在给雪野测量脚的尺寸时,他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是那样娴熟与温柔,可以看出他对待制鞋的态度无比真诚。

在我看来,秋月身上体现的是日本传承的匠人精神,在这个什么都可以速成的年代,保持着一颗难能可贵的初心。匠人精神的内涵,在于制作人对于制作的物品,注入自己的灵魂,以及发自肺腑的热爱。秋月为雪野制作的鞋子,不仅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承载着对雪野盛满的爱意。他希望雪野能穿上这双鞋,在以后的奔波里能够温柔对待自己,勇敢走自己的路。

② 雪野遭遇非议,是校园软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影片中,雪野与一般教师不同,她是校园软暴力的受害者。因为传言高三某位女生的男朋友对于雪野老师一见钟情,气愤的女生随即散播了关于雪野的谣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伤雪野的心于无形,使她千疮百孔,不知如何面对人生的下一步,最终选择辞职,离开纷纷扰扰的学校。

在我看来,导演借由影片中的情节,是想影射日本校园中存在已久的暴力现象。然而,导演另辟蹊径,并没有将校园暴力放在一个软弱女生的身上,反而放在一个年轻女教师的身上,似乎是想说明现实生活中暴力现象的严重性。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终都不得不迫于压力,辞职离开,那更何况发生在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身上呢?导演借助影片情节,发人深省。

《言叶之庭》:年龄和身份差距的背后,是属于新海诚的孤悲物语

③ 幽静的历史庭院,反应现代人逃离喧嚣的内心诉求

影片中,秋月和雪野相识的庭院,取景于现实生活中的新宿御苑。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影片中,那里宛若世外桃源,远离都市的喧嚣,能让人找回心灵的宁静。雪野在庭院中,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面露笑容。秋月在庭院中,也逐渐坚定自己的梦想,为爱逐梦。他们都从森严冰冷的都市生活出走,来到这个隐秘幽静的庭院,又在这里找到方向,鼓起勇气直面惨淡黯然的人生。

在我看来,导演将日式庭院赋予符号化的意象应用,迎合了现代人疲于应对生活压力而寻求暂时逃离的内心诉求。闹中取静的庭院,在城市喧嚣下更显恬淡与幽静,形成了相对密闭的空间结构,创造出与现实社会的疏离感。仿佛是在告诉人们,适时远离浮躁的城市,还心灵以一片净土。

总结一下:

《言叶之庭》这部影片,继承了新海诚的一贯风格,描绘了这个时代年轻人内心特有的细腻、距离、隔阂还有爱情。

整部影片叙事舒缓,故事唯美动人。男女主微妙真挚的感情,被导演一丝一缕慢慢从精致的画面中融化开。给观众带来诗意化的观影体验。

在我看来,动画是对于现实的感悟和提炼,对于现实具有影射意义。所以我在分析完色彩应用和雨景象征意义后,还专门在文章第三部分介绍了这部影片背后蕴含的现实意义,表达了我的所思所想。欢迎关注@陈冰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